明珠号

恶性肿瘤患者如何应用中草药治疗

2021-08-04 19:50 来源: 浅语花开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值,肿瘤患者通常处于一种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虚实夹杂的状态,临床上王师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具有扶助正气,增强免疫的中药,减低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拓展了治疗思路,对于肿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肿瘤的“新”认识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工作压力的增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我国城乡居民每4~5个死亡人中就有1人死于恶性肿瘤。

因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多数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治愈的最佳时机,放、化疗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期能够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然而放、化疗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杀死肿瘤细胞,减轻肿瘤负荷的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如腹泻、纳差、乏力等胃肠道反应,复加患者肿瘤细胞的快速增长,机体处于高耗能状态,致使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生活质量急剧下降,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从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甚至成为患者拒绝治疗的主要原因。

2晚期恶性肿瘤病机特点

王师结合自己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是全身病变的局部反应,由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值,即使机体活动量减至最低程度,其代谢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肿瘤患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种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虚实夹杂的状态。

恶性肿瘤是一类病情复杂,病程漫长的疾病。现代医学目前对其治疗仍以放、化疗为主,放疗是指用不同能量的放射线照射肿瘤,在中医辨证为“火邪”“热毒”,属“大热峻剂”,是一种热性杀伤性手段,可造成阴虚热毒之候,如口腔黏膜炎、味觉损伤等,严重者因进食量明显减少而影响治疗方案的正常实施。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几乎都是细胞毒性药物且选择性不强,化疗药物一方面可通过其细胞毒作用诱发机体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程序性死亡途径杀灭机体中性粒细胞,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诱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呕吐、恶心等,加重正虚。

3治瘤理念:以“补”为要

临床上大多数肿瘤患者均处于正气虚弱、免疫抑制的状态,整体防御功能衰退是肿瘤患者发病之基础,其变态增殖生长则会进一步加剧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邪更进,正气更虚,甚则出现恶液质,危及生命。30年来,王师应用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减少了常规治疗的阻力,有效预防了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作为补充医学和替代医学获得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所谓补法即是通过药物的补益作用,使得人体气血阴阳或脏腑之间的失调状态得到纠正,复归于协调平衡。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强调辨证论治,遵循《黄帝内经》“有形之积恐难尽伐,无形之气亟宜扶助”的原则。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王师尤其重视“扶正固本”法,即通过中医药治疗活跃患者气机,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抗瘤能力,使脾胃健、正气充、脏腑和、邪毒祛,达到“异病同治、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如能抓住病本、有的放矢,虽不能尽愈顽疾,亦不致残伤正气,并能有效防止其复发与转移,王师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故立扶正固本法,药用太子参、炙黄芪、白术、茯苓、炒枳壳、广木香、砂仁、神曲、炒麦芽、炙甘草等。

王师认为,素体本虚是肿瘤患者发病之基础,放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等亦属“虚劳”范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复经放化疗,出现“元气大伤”,很多人认为人参、甲鱼、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非也,此时患者由于脾胃功能极差,即使摄入大量补品,也很难补进去,因此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切忌大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是后天之本,脾气充,胃气健,胃肠消化功能良好,才能补而不腻,从而实现进补事半功倍的效果。

肿瘤患者的血液多呈高凝状态,是其转移、恶化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活血化瘀药,以抗凝、溶栓,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流量,改善血循环,且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如莪术、丹参、王不留行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