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农村俗语“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到底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

2021-10-01 10:47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要分开来说。宁可借屋停丧,就是隔壁邻居如果家里老人去世了,总要摆在家里几天,一则接受亲友的吊唁,二则等待远方的亲人回来奔丧,或三五天,或七九天,我们这里有个地方丧亲后停十一天,则是比较少见的。

而在治丧期间,办丧事的人家如果房子不够用,这时向隔壁邻居借间房子,摆摆花圈等祭丧用品,人家是非常乐意的,因为农村人一般认为,去世的人可以带走晦气,带来好运,送走瘟神,迎来平安,既帮助了邻居,又给自己增添了吉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至于“不可借屋成双”,意思就是说,夫妻或情侣到人家里借宿,或走亲戚留宿,无论亲昵到什么程度,主家都希望他们分床而睡,倘若男女如胶似漆,扯也扯不开,在别人家一定要粘在一张床上,这便会让主人讨厌生气,因为,人家如果在自家的床上行性事,农村人认为这会带来不祥,为人所不允许。有的地方更甚,即便是自家闺女、女婿回家了,也要分床而睡,这就有点过了。

自然,之所以有“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之说,是习俗和文化造成的。中国几千年发展,一直是农业社会的延续,虽然有市井文化、城市文化,但相对于整个群体和社会而言,不过冰山一角。

广大的农村发展,几乎代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经济落后,科学落后,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农村俗语,人们希望以此避免灾祸,实现平安和幸福。

在这种人人都会有的美好愿望下,便有了很多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的俗语,或是劝人从善,或是给人告诫,或是生活禁忌,或是相术占星,总体而言,一方面是人们生活积累的经验之谈,另一方面则是自作聪明的臆断。所以,有的有些道理,有些则是纯粹扯淡。

比如,农村人说:“手指短而粗,终身忙繁忙”,“脸壳一个锥梨形,说话不怕亏死人”,“斜眼撂眼角,不是正经货”,这几乎都是以貌取人,不可信;而“坟后山出头,家败人丁绝”,“大房门前小破屋,三年一场哭”,“宁丢钱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这些是风水学在农村的反映,信则有,不信则无。

至于“水肥要到月,堆肥要发热”,“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等等,则都是人们劳动和生活中的经验之谈,既有经验的积累,又有科学的实践,则是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箴言,值得相信。

来源:帝国的脸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