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为了那朵怒放的白棉花——记棉花植保人陆宴辉

2021-12-15 10:11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当时的中国物资缺乏,虫害严重导致棉花产量很低,是齐先生研究推广化学农药使用技术来防治棉花害虫,有效减轻了虫害,使棉花的产量提了上来,为当时国内棉花物资不足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陆宴辉拿着记载着课题组历史的手册接着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农药用多了,长年累月虫子产生了抗药性,上世纪90年代初棉铃虫大爆发。课题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的带领下提出了棉铃虫综合防治对策,成功建立了技术体系,有效化解了棉铃虫的严重危害。”

带着对前辈的仰慕之情、受科研精神激励,陆宴辉在吴孔明的带领指导下,和团队一起在河北廊坊长期跟踪棉铃虫在转基因棉花田和常规棉花田的种群动态,成功证实我国华北地区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棉花不仅降低了棉花中棉铃虫的数量,而且还减少了周边没有进行转基因改良的棉花的棉铃虫发生。

之后,为了攻克转基因棉花非靶标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难题,陆宴辉又和团队在华北农村待了几年,成功解析了转基因棉花大面积种植后非靶标害虫种群地位演替规律及其生态学机制,澄清了关于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问题的争议和误解。

奔赴新疆棉区,助力棉花产业绿色增效

我国作为纺织业大国,对于棉花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在本土棉花产量长期位居全世界前二的情况下,每年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棉花需求量需要依靠国外进口满足。同时,作为占据我国棉花总产量近九成的新疆主产区,种植棉花带来的效益能够达到当地农民收入的30%以上。因此,棉花事关新疆棉农增收致富,棉区和谐稳定,其害虫防治尤为重要。

“农业生产不像标准化工业流程,它有很大的地域性,同样做棉花害虫的研究,华北地区棉花的害虫种类跟新疆的都不一样,棉花的种植方式也大不相同。”为了能构建出一套适合新疆当地的棉花害虫防治技术体系,自2010年起陆宴辉毅然带着团队远赴新疆做农田实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