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
植物作为维持江源生态健康的重要基础,遇到升温后会有哪些变化?近年来,任斐鹏和队友长江科学院博士孙宝洋一直在通过模拟增温试验开展研究。
“模拟增温试验”是国际上观测不同增温状态下植物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研究方式。这项试验通过在草地上安装不同高度的温箱,布设传感器观测箱内温度,模拟形成不同增温条件,从而分析箱内植被生态的相应变化。
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江科学院江源基地,草地上竖立的15个六边形温箱被分为5组,高度在0.4米至1.2米间均等分布,加上自然草地对照组,共形成6组不同增温幅度下的植被对比观测样方。
这些增温箱是任斐鹏和队友一块设计制作,在2020年从武汉运至杂多基地安装的。“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风力强,还经常出现大冰雹,国际上常用的增温箱很难适用。”任斐鹏说,结合江源气候条件,他们自己动手选材料、画图纸,先后试制5类不同的模型,最终选择用有机玻璃和不锈钢等材料搭建温箱。
根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长江源区多年平均气温零下1摄氏度情况下,不同高度的温箱能实现不同幅度增温。其中1.2米高的温箱,能增温约4摄氏度。任斐鹏和队友一直维护温箱,观测箱内草地生态系统,他们也被其他同事笑称为草地温箱“奶爸”。
试验过程中意外总是不期而遇。2022年3月,一场大风夹杂冰雹呼啸而来,将2个增温箱玻璃砸出洞,受损严重。得知情况后,任斐鹏加班赶制温箱修复材料,第一时间寄到杂多县由前方工作人员帮忙替换,终于赶在植被复苏发芽前将温箱修复如初。
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江源地区土壤侵蚀规律与特征,任斐鹏和队友孙宝洋在江源基地安装了变坡水槽冲刷试验装置。这套形似传统水车的试验装置,可以模拟分析坡度范围在0度至30度范围内不同水流速度对不同类型土壤的侵蚀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