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状况百出 刚上班为何“心慌慌”

2023-02-03 09:46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很多市民对春节假期盼了又盼,由于渴求度上升,在假期里就更不想浪费一分一秒,在作息上更加“任性”。“7天时间说长不说,说短也不短,对于部分适应力不是太强的人来说,从假期状态回归到日常状态时就不容易做到‘无缝对接’。”

专家建议,经历了假期的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这时候需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注意饮食清淡,粗细粮搭配,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调整生物钟,保证睡眠质量。节假日期间经常熬夜,生物钟完全被打乱,容易在节后出现失眠、早醒,以及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情况。因此,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定好闹钟,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上班时提不起精神,可以喝点咖啡或茶来提神。如果条件允许,中午可以休息一会儿,下午精力更充沛。

适当运动,放松心情。“每逢佳节胖三斤”是不少人的过节常态,与此同时,“精气神”也会受到影响,整个人变得“懒懒的”。因此,节后要逐渐恢复运动,不仅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还可缓解抑郁和紧张情绪,对适应忙碌的工作以及减掉“过年肥”大有帮助。

摆脱“节后综合征”

心理医生支招:吃好睡好,表达倾诉

刚开工,就有不少市民到医院心理科报到。医生表示,从假期到复工,节奏变化后大家要允许自己不舒服,出现“节后综合征”先不要过度恐慌。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萁君说:“今年春节以后的综合征应该跟往年不一样,因为有三年的新冠疫情。大家在春节的时候团聚欢乐,现在要回到岗位上面去。门诊咨询确实比较增多,大家好像不想上班、不想去上学,心情不太好,这叫心理反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感觉到处不舒服了,这叫生理反应。其实有一个大家更加关注的,我们叫社会功能。怎么觉得能不去上班就好了,或者说是上了班以后就觉得没劲、不想干,还想休息,这是社会功能状态受到了影响。”

自我调节时,医生总结为8个字,“吃好睡好,表达倾诉”。李萁君表示,要尽快地调整作息时间,没有什么比休息、睡眠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饮食。这两个是生理健康的基本的保证。

节后,饮食上尽量规律、清淡,适当运动也能调整身心。如果自己感觉到不适,可以直接和朋友、家人倾诉,适当“吐槽”,有利于排解负面情绪。

李萁君说:“回到工作岗位、回到学校,回到人群中去了以后,我们可以相互交流沟通表达,对我们适应节假日综合征是非常有用的,表达我不舒服。实际上,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各种各样的反应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如果一两周后还是无法自我调节,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李萁君表示,求助于专业人员的一个指标,就是当你的情绪、睡眠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去求助于专业人员。(来源:青岛早报、江苏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