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致癌的2种调味品,还是少加为好
“味精致癌,你还敢吃吗?你知道吗,之所以我国癌症患者这么多,其实和味精脱不了关系。”
提到味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可能有些人会想到,“味精是调味品,做菜的时候加入味精的话,菜肴风味会更佳”;
也有些人可能则联想到一些关于味精的“危害”——“味精不就是个化学合成物吗?吃多了不但会中毒、致癌,还会降低智商……根本不敢吃。”
其实不管是味精,还是蚝油、酱油等调味品,民间一直有些致癌的说法,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那这些调味品真的有害且致癌吗?

一、“害人精”味精,不但有毒还会致癌?
味精是一种常见的烹调调料,很多美食有了味精的点缀上会味道更加出众,但此前网传“味精是害人精,不但有毒还会致癌”,真的是这样吗?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钠盐,一般使用玉米、淀粉等材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谷氨酸钠是一种存在于天然食品中的物质,有提鲜的效果。味精的制作工艺与酿酒、醋等相似,并不属于化学合成。
那味精致癌的说法从何而来呢?味精致癌的说法来源与其中的谷氨酸钠有关,有说法称谷氨酸钠加热至120度以上,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有毒还会致癌。
但其实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很安全,不但毒性极低且不会起到致癌效果。而且味精一般加热到270℃时才会开始分解、破坏,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味精划分为最安全的类别。
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我们可以来看看国家机构的“安全认证”: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将谷氨酸钠列为推荐食品添加剂的A类(安全类);
之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将谷氨酸钠划为“公认安全”的范围内。

那为啥有些人吃完会感觉不舒服呢?这可能与钠摄入过多有关。
味精、食盐等很多调味品中都含有钠,吃多了很容易导致钠元素超标。当然,有部分敏感人群食用味精过量,也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过敏症状。
二、厨房里的这2种调味品,其实真的不致癌
除了味精之外,厨房里的这两种调味品,也曾背上“致癌”的锅,但其实这两种调味品并不致癌。
1、酱油
此前网传有些酱油中检测出4-甲基咪咗,而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物质列为2B类致癌物。
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酱油中都有这种物质,即便有也是极少数的,正常食用并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而且,4-甲基咪咗的致癌性只是在部分动物试验中观察到了,人体试验中并没有充分证据。
平常购买酱油,建议选择酿造酱油,或者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酱油,同时要根据佐餐和烹调等不同用途来选择酱油。

2、蚝油
蚝油是用生蚝熬制成的一种调味用品,其中还会含有盐、淀粉、糖等调味品。网传“蚝油中含有谷氨酸钠,加热会生成致癌物焦谷氨酸钠”。但其实焦谷氨酸钠并不致癌,只不过加热之后没有了鲜味。因此,烹饪时最好在起锅前再加呈鲜调味品。
不过,蚝油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开盖后在常温下存放的话,很容易氧化分解变质,增加致癌风险。
因此,蚝油开盖后最好放置到冰箱冷藏室中,购买时也尽量要选择小瓶的蚝油,开盖后要尽快食用。

三、真正致癌的2种调味品,还是少加为好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恰当的饮食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相比较蚝油、味精、酱油等的调味品,真正致癌的可能是这几种,还是少加为好。
酒精
据《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2020年全世界因饮酒导致的新增癌症患者有74万例。饮酒除了会增加患癌风险,还可能会导致胰腺炎、胃溃疡,引发肝脏疾病以及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的发生风险。
建议最好不要喝酒,或者做好限酒,不给喝酒找借口,在平常的社交、酒桌上也不要盲目劝酒。
盐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表示,食盐的高渗透压会损伤到胃粘膜,导致胃粘膜出现水肿、坏死、出血等病理改变。
高盐食物进入人体还可能生成致癌物亚硝酸胺,增加致癌性。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六克,平常还要少吃火腿、香肠、午餐肉以及各种腌制食物等。

很多人将我国癌症高发,归因于酱油、蚝油、味精等调味品的使用,但其实这几种调味品正常食用的话并不会致癌。反而要少吃的是高盐分食物、酒精等食物,以免被癌症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深 新冠恢复期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 需前往医院检查
-
小 颈肩疼痛不适是颈椎病?还是肩周炎?一文了解清楚
-
人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小 想要有个长寿的身体,究竟该如何做?不妨多学习下
-
科 奥密克戎“新选手”CH.1.1现身美国!其潜在突变令人担忧
-
人 千亩李园春管忙
-
健 新冠变异病毒能否人工合成?专家:技术上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困难
-
北 新毒株XBB来袭,“毒王”有多毒?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一图读懂
-
澎 医保谈判成功率创新高:有罕见病药从6万降到3000多,百万抗癌药无缘,有何影响
-
小 吃这些食物,可降低血压差,建议参考下
-
健 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符合病毒传播规律
-
每 仅19岁就患阿尔兹海默症!网友惊呼:“我也有!”河北医大一院专家告诉你如何及时发现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