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活成一棵香椿树

2023-05-04 01:26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民间有种风俗叫“吃春”,又叫“咬春”,还可以再泼辣一点,叫“啃春”,在立春、清明、谷雨……对各种美味的野生植物下口。被又吃又咬的,有马兰头、蒲公英、荠菜、苜蓿……还有一种味道最为清奇的香椿芽。

吃货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赞道:“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这个芬人齿颊的味道其实很怪,是植物才有的一种萜类——倍半萜类物质挥发出来的味道,混合着丁香烯、石竹烯、樟脑等气味成分,其实并不能叫做“香”,但是不管是闻起来还是吃起来,都让人欲罢不能。

我曾经向一个化学老师请教了它们的成分,然后把柑橘、风油精和樟脑丸混合在一起,然而根本复制不出它的味道。

于是就有点想念金圣叹,他把花生米和豆干同嚼,吃出了火腿的味道,或许他也能拼凑出香椿味儿?

香椿嫩芽是红褐色的,买回来用细盐稍腌,搓揉,切成末,再将豆腐蒸透后切丁,与香椿芽末拌匀,滴上香油,就成了汪曾祺的最爱。再一种做法是“炸香椿”,同样是腌渍后揉搓,再调进面糊,放入热油中炸黄,又酥又香。

平时吃香椿,都是在菜场买的。只有一次,游玩过燕子矶,又去了幕府山,那时幕府山还只是一个半开发状态,野生着很多香椿、花椒树,在春天的落日里,它们摇曳的样子和气息,都有点像两千年前诗经时代流传下来的。

我采了很多香椿芽,回家炒了鸡蛋,不知道为什么又不太想吃了。看见了它生长的样子,嫩芽上的阳光、春风和古意,总觉得不如菜场上一小把一小把捆好了出售的那种容易下口。

今年春天又看到一棵香椿树,根上套着个塑料花盆,长在朋友的园子里。朋友的名字里有个“椿”字,所以有人送了这棵椿树给他。

有一天,朋友想要给它搬动一下晒晒太阳。忽然发现自己搬不动。低头一看,花盆底已经被椿树的根须击穿,它没有锋芒也没有刃口,那些露出来的少量根须看上去也很柔软。香椿的根穿过了花盆以后其实还不能直通大地,是的,还有一层防滑垫,防滑垫下面是青砖,那些根须在花盆和青砖之间的黑暗里,不知道试探和游走了多久,终于找到一些缝隙,再次穿了过去。

从此,没有人能搬动它。而青砖也已经被它的根须拱起。

我们坐在它旁边的椅子上聊天,那时谷雨已过,没有人再觊觎它的嫩芽,它树干纤细,树顶却长出自由而肥硕的绿叶,美丽的羽状复叶。

我们想象了它一百年以后的样子,人们经过它会说些什么。每天天亮,第一滴露水都会在它的叶子上闪光。它长在那里,像一把没有锋芒的冷兵器,渐渐指向云霄。

做一棵树真的不容易,但也很尽兴。有时禁锢,反而会最大限度释放生命力。人是不如植物的,我大概只活出了理想自我的十分之一。

本来,来到人间为的是得到一颗最自由的灵魂,然后尽兴而归。如果不能去远处,就应该去深处。

[南通]王春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