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郝楠:在不同跑道“穿针引线”

2023-05-04 05:2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算起来这项研究前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周振的超强内驱力及执行力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郝楠的实验室目前有1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官网主页上贴着很多郝楠和学生聚会时拍摄的照片,一眼望过去,和学生勾肩搭背的郝楠更像是他们的“好兄弟”。

他希望学生在实验室能够“relaxing(放松)”一点。“欲速则不达”,郝楠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智慧。他认为做科研是需要灵感的,绞尽脑汁都做不出来的时候,可以退一步想想,想好了再发起冲锋。

但对那些有志从事交叉研究的学生来说,光有好点子是不够的,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窘境。“我常告诉学生,要想让交叉学科成为你的助力,最好去做那个穿针引线的人,两边都能上手,这很重要。只跟别人合作是不够的。你需要一个扎实的、具体的学习计划。”

因为做交叉研究很可能会面临一些质疑。郝楠3年前的研究就曾被一些生物学家质疑过。“当时在领域里有一些‘大牛’就曾问过我们‘So What’,你们是可以用数学模型解释这些基因调控关系,但这又怎么样呢?”

3年后,郝楠和周振带头发布的这项最新研究,无疑能够给出进一步的答案。“这次成果出来后我特别高兴,因为它真的可以回答‘So What’了。‘So’我们就能按照数学模型找出改变老化路径的办法,而且这种振荡器的方法是你想不到的。对吧?”郝楠笑道。

接下来,郝楠和团队将会持续深化研究,由酵母细胞进一步扩展至动物细胞甚至人类细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