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肖双双:用真情换病人们的真心

患者的表扬是对肖双双工作的最大肯定。
“快点救我,我要死了!”这是武汉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肖双双听病区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刚从神经内科转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她并不能体会这句话里饱含着多大的痛苦,只是觉得患者可能是因为太过于焦虑。
经历了疫情后,肖双双对于“窒息”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那时每一位医护都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不透气的N95口罩,“尤其是在夏天,穿防护服、戴N95口罩的那种闷热感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窒息,但我们的这些感受远不及患者一半难受。”有了切身感受,肖双双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尝试着用真情换病人们的真心。
■ 用心关怀体谅每一位患者
去年11月,年逾七旬的金阿姨住进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人病情很重,浑身都插满了管子,只有一个陪护,给体重280多斤的她翻身,成了护理的最大难题。肖双双清楚地记得,因为老人体质特殊,为了避免卧床太久出现压疮,她每隔2个小时就要带几个值班护士一起为她翻一次身。
每一次艰难地帮金阿姨翻身后,肖双双不仅不会被感谢,还常常遭到指责,但肖双双从来都不往心里去。“我们科的很多病人翻身以后会出现呼吸不畅,金阿姨的体重比较大,翻身以后喘不上气因身体难受指责我几句这很正常。”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已经成了肖双双的日常习惯之一。
■ 用行动驱走患者窒息的恐惧
“别害怕,有我们在身边您不会有事的!”坐在67岁的患者李女士身边,肖双双轻声地安抚她。
由于儿子出差,患有肺结节的李女士只身一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每当她喘不过气的时候都会很恐惧,害怕自己等不到儿子回来。“您母亲今天刚做了CT,现在情绪还好,你不用太担心。”李女士的儿子非常孝顺,对母亲的病情很关心,肖双双只要一有空就到病房里跟李女士聊天,给她儿子“实时转播”母亲的情况,让母子俩都安心。
肖双双的办公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这都是患者及家属对我工作的肯定。我相信,只有付出真情才能得到患者们的认可。”肖双双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