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28岁男子患罕见克罗恩病,入院体重只有43公斤……

2021-08-25 22:1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近日,一名患克罗恩病的年轻男子在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三科得到了救治,在科主任孙晓梅的指导下,全体医护以及护理团队精心的床旁护理,短时间内患者病情即得到明显好转。男子从刚入院时重度营养不良、翻身都需要人帮助、体重只有43公斤,到现在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图片由医院提供

小李今年刚刚28岁,五年前开始出现间断腹痛、腹泻,其间因肛瘘行手术治疗,并反复发作,辗转于哈市多家医院就诊,曾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未系统治疗,病情迁延不愈。三年前于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三科就诊,孙晓梅主任给予明确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结肠狭窄,建议患者应用生物制剂或激素治疗,患者未同意,病情好转就出院了。近三年小李病情逐渐加重。入院前一个月体重持续下降,右下腹出现痛性包块,同时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约一周后包块破溃,粪便从腹壁漏出。小李十分痛苦,为求进一步治疗,小李再次来到黑龙江消化病院消化三科。

入院后,消化三科李锐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小李诊治经过,目前他腹胀、腹泻,重度营养不良,完全卧床,病情十分危重且复杂,右下腹部脓肿合并肠皮瘘形成,每天需要换药十余次。同时监护显示心率快、血压较低、中度贫血,低钾低钠、低蛋白血症,全腹CT则提示为结肠多处狭窄及扩张、肠壁增厚、炎性渗出,右下腹部脓肿可能。

孙晓梅主任查房时,对小李进行了全面查体,仔细分析病情,建议小李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营养状态,控制感染,待病情平稳进一步行肠镜、CTE等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活动程度,再决定进一步治疗。考虑到患者出现肠皮瘘,且肠道有多处不同程度的狭窄,不能经口进食,必须先给予静脉营养,同时抗炎,补充白蛋白等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消化三科潘嘏护士长带领护士坚持每天给患者肠皮瘘部位换药,每次换药都需要将近一小时,面对肠皮瘘漏出粪便的恶臭气味,护士们每天鼓励患者要有信心。经过几天的换药,特别是采用造口袋的固定,不仅使护理工作变得轻松,还控制了瘘口释放的气味,也让小李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经过治疗,小李体力有所恢复,无发热,腹痛腹泻好转,于是为他安排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孙晓梅主任决定用鼻胃管管饲营养制剂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态,并应用生物制剂控制炎症反应。李锐副主任医师开始根据小李体重精确计算他每日所需热量,确定管饲营养制剂种类、营养方式及速度,每天查房时,仔细询问小李病情、查体,完善实验室检查,经过一周的肠内营养,小李体重成功增加了1公斤,家属扶着可以在床边活动。

考虑到小李的感染已经得到控制,孙晓梅主任建议其可以开始应用生物制剂。营养治疗的效果及全体医护人员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小李充满信心,同意应用生物制剂。完全肠内营养加上生物制剂的治疗,小李的病情逐渐好转起来,半个月后体重增加4公斤,顺利出院回家。

8周后,当小李按照医嘱再次来院注射生物制剂时,医护人员们几乎认不出他来了,此时体重增加了12公斤;又过了12周,小李来院用药时,体重又增加了8公斤,已经停用管饲,肠皮瘘几乎闭合,早就开始正常工作和生活。看到又帅又健康的小李,谁能想得出来半年前他竟然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6年,孙晓梅主任即牵头在省医院消化病院建立了省内第一个炎症性肠病门诊。5年期间收治患者200余人,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法,如营养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很多重症患者都得到及时救治,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和家庭。

来源:龙头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