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大户”发工资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姑农收获。张旭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谢丹 温新 记者 张旭) “张大姐,这是你的!”“李大哥,辛苦啦,钱拿好了!”……19日傍晚,高邮经济开发区马棚街道钱厦村慈姑种植大户郭春富家门口热闹起来,近30名刚忙完活的60岁以上老人排着队走到桌前,从郭春富手中接过装着年终工资的信封。施立山站在队伍中间,望着前面的人一个个拿着信封离开,脸上洋溢着笑容。
“老施啊,这是你们夫妻俩的,来年还请继续来帮忙啊。”轮到施立山了,郭春富从桌上拿起两个分别写着施立山和于建兰名字的信封,递到他手上。
“好,好!”接过信封,施立山离开队伍,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着里面厚厚的百元大钞,嘴角咧开。“自家田都流转了,庄稼人闲不住,这里工作强度不大,又在家门口,每年夏天栽慈姑、冬天采慈姑的时候,我们都会来打工。一年两季,能有三四万块钱的收入。我和老伴一年就有六万到八万块钱。再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年有七万到九万块钱,日子越过越好!”他告诉记者。
马棚慈姑远近闻名,钱厦村的三名种植大户共在村里流转了近千亩土地种植慈姑。
慈姑种植有句俗语——“高温要栽,寒冬要采。”这段时间正是慈姑采摘的高峰期,每天早上6点左右,工人们就来到慈姑田边上。
年过六旬的张广凤是一名慈姑采摘工。每天早上,张广凤和其他几名采摘工穿好防水服、戴好手套,拿着盆走进注满水的慈姑田,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慈姑一个个捞进盆里,待到盆满,再送到田埂边上。
“以前采摘慈姑,都是靠人工徒手到淤泥里掏,两只手一直在冰凉的泥地里,几天下来,生满了冻疮。”张广凤说,现在,在下田之前已经用水枪往田里注水,慈姑全都漂到了水面上,采摘工只要把慈姑捞上来就行。
慈姑采摘回去,小慈姑保存在冷库,来年直接种到田里,不用育苗移栽。余下的慈姑冲洗干净,按照大小分成三个等级,装进口袋,等待客户前来收购。
临近春节,钱厦村每天都有来自上海、常州等长三角地区的货车。司机带着现金、开着空车来,离开时,现金留下,满载一车的慈姑。
“我们村的慈姑品种好,软糯、个头大,没有苦涩味,深受市场欢迎。”郭春富说,每年慈姑采摘季,长期合作的客户都会第一时间订购。
“我们村在种植大户田里帮工的村民有100多名,这两天,其他两个种植大户也在给工人发年终工资,加起来有一百大几十万。”钱厦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庆说,慈姑种植富了村民口袋,村两委也在考虑延伸产业链,对慈姑进行深加工,增加慈姑的附加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深 新冠恢复期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 需前往医院检查
-
上 感染XBB.1.5会大小便失禁?权威机构没说过的症状究竟从何而来
-
澎 医保谈判成功率创新高:有罕见病药从6万降到3000多,百万抗癌药无缘,有何影响
-
小 如何让背部变薄、变紧致,不妨学习下
-
人 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1月13日已入关到货,死亡风险减少约50%
-
新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人 阳康后有必要做新冠抗体检测吗?专家回应
-
人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医 无力呼吸:一个特殊患者群体疫情下的艰难求生
-
财 阿兹夫定每瓶又降百元,进口新冠药还香吗?
-
长 “阳康”和没“阳过”的一起吃年夜饭,会交叉感染吗?解答来了
-
浙 28岁白领变“白兔”医生:阳康后注意这个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