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未必就是心脏病!4个错误认知你就别进坑了
早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早搏是怎么回事,或者至少听说过“早搏”这个名词。然而,大众对早搏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多误区,这一周,小哈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哪些误区我们需要避免:
误区01早搏让心脏停跳了下?
虽然早搏的常见症状就是心脏“偷停感”,但早搏的本质并不是心脏停跳,而是心脏提前跳动。
提前跳动的这一次心脏向外输送的血液量减少了一些,脉搏“变弱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心跳停了一下。

这种直观的感觉很容易引起早搏人士的焦虑情绪,认为是心脏停跳了,甚至认为长此以往心脏会“罢工”,因而十分焦虑,四处就诊。
正确认识早搏的本质,有助于减轻焦虑。
误区02早搏就是有心脏病了?
部分人认为早搏就是一种心脏病,这不完全正确。
早搏可以发生在无明显疾病的健康人群,也可以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病的人群。不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器质性早搏。
两种早搏治疗策略并不相同,还需到心脏科医生那里进行评估。
误区03有早搏就必须用药?
不是所有的早搏都需要药物治疗。
发现早搏后,应去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年龄偏大者、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如果怀疑可能存在冠心病,还要做运动试验、冠状动脉CT等稍复杂的检查。
如上述各项指标均属正常,无心脏疾患也无明显症状,则不需要治疗。若查出有心脏疾患或是早搏的症状较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04症状轻=早搏少?
直观感觉再次欺骗了我们,事实上,症状重≠早搏多、症状轻≠早搏少:部分人有明显的心悸、乏力、烦躁等症状(部分人可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早搏),早搏数目确不多;也有部分人没有症状,早搏数目却非常多(达到1万次/24h或6次/分)。
早搏的危险性和症状轻重关系不大,和数目却有一定的关系,如频繁室性早搏可能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衰),对生活质量乃至预期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总之,症状重者无需过度担忧,症状轻者也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3 为啥印度能成为“世界药房”,生产便宜的仿制药,中国却不行?
-
养 女人“此处”越大,命就越短,越不健康,当心啦!
-
腾 新冠病毒是个“反派”?不一定!世界上有2种病毒,竟然被人类用来治病
-
蓝 “穿刺下身,一次5万”:纵欲,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
丁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一文给你讲清楚
-
钱 一干“那事”就进医院!杭州五旬大姐备受煎熬:现在看到老公走来我都慌......
-
丁 北方人爱面,南方人爱米,到底哪种主食最容易胖?
-
搜 女子靠“嘴”服务,一次收费2000元,网友:这谁扛的住啊?
-
人 饮料喝多了也会中毒?270斤陕西小伙连喝8瓶饮料后进ICU
-
母 为啥身边的双胞胎越来越多?90后夫妻说出真相,网友:没猜错
-
于 三种降压药被曝含致癌物,多国已召回!有你在吃的吗?
-
呼 23岁女孩查出胃癌晚期,准备遗体捐献,女儿说请不要告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