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五仁月饼,爱或不爱,由谁决定?

2021-09-18 17:36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中秋节就要到了,按照以往的经验,也许网友们又要开始对“五仁月饼”这个话题进行新一轮的讨论。就和讨论豆腐脑该加白糖还是该加咸味卤汁?端午节该吃肉粽还是甜粽一样?那么五仁月饼究竟是“难吃,该滚出月饼界”?还是“好吃,是月饼中的经典”呢?关于这些美食的“口味之争”,好像从未停止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爱吃甜还是爱吃咸,这都是由我们的味觉决定的。

味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包括食物的外观、口感、温度、气味和味道,把几种感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味觉。但这一切是如何运作的呢?那就需要从食物进入口腔时产生的化学反应说起。食物释放的味觉分子,通过唾液抵达我们的上颚、喉咙和舌头。舌头上有很多凸起,其中有味觉受体,即味蕾。一个味蕾通常由50到100个细胞组成,它们会对味道做出反应。味觉受体细胞能对五种已知的基本味道做出反应,也就是酸、甜、苦、咸、鲜。这些细胞与神经纤维相连,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中的丘脑,告诉我们正在感知的味道。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普遍认为,舌头上的特定区域只能感知特定的味觉。舌尖主要感知甜味,舌头根部最能感知苦味,而舌头的两侧,则负责品尝到酸味和咸味,这就是所谓的“味觉地图”。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那么,这样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1921年,一位德国科学家发表了关于味觉研究的文章,描述了部分人舌头的某些区域对特定的味觉更加敏感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明确科学结论。后来这篇文章被哈佛大学精神医师翻译成英文,把现象描述成了结论,这篇文章还被广泛传播。“味觉地图”的说法就成了人尽皆知的谬误了。随着对味觉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味觉地图”,舌头表面的每个地方都能识别所有的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