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每年都查肾功能,为何还要验“尿常规”?
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是慢性肾病患者,但很多人都对此不以为然,会觉得“我每年验血、查肾功能都正常,肯定没事!”其实不然,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要想更早期发现肾病,最基础的尿常规检查一定不能省。

一、10个中国人1个有慢性肾病
根据《中国肾脏病年度报告2019》发布的调查结果,慢性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是继肿瘤、心血管、糖尿病之后患病率排第四位的疾病。
但是和其它疾病不同的是,慢性肾病起病隐匿,症状缓慢发展,不容易注意到,一般肾脏受损超过50%的时候,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知晓率很低,以糖尿病为例,知晓率为36.5%,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
等到患者出现水肿、血压升高、贫血、胃口不好等不适再去医院检查时,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阻止病情继续进展的难度也很大。

二、肾功能检查与尿常规不可互相取代
那么如何才能更早期发现自己的肾脏出问题了呢?很多人会想到的是肾功能检查。
我们肾脏的功能有排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调节内分泌等,验血时的肌酐、血尿酸、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反映我们的肾功能,其中肌酐这个指标更为稳定、准确,受其它因素的干扰小。
肾脏的代偿能力强大,且有两个肾脏,哪怕(一个或两个)肾脏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功能仍可能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肾小球滤过率受损超过50%,肌酐指标才会出现异常。但是肾脏结构发生了改变,更早会体现在尿液成分的变化上,比如说蛋白尿、血尿、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等,而这些异常可以在尿常规检查中被发现。
因此尿常规检查并不能因为它便宜,而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检查,尿检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简单易行,不可替代,这点很重要。

三、做尿常规检查的讲究你知道吗?
一般来说,尿常规检查一年做一次即可。但对于家族中有慢性肾病患者的,或者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的,或者是长期需要服用药物(包括西药、中药、中成药)都属于慢性肾病的高危人群,可以每年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要想查得准,最好做检查之前的8小时内禁食禁水,头一天的晚餐要清淡饮食,吃得太过油腻或是喝了老火汤,都可能导致尿酸出现一过性增高。
早晨起床实在口渴,可以喝点白开水,不要超过100毫升,大量饮水也可能导致尿液被稀释、比重过低,而结果不准确。做检查的前一天也不要进食红肉火龙果、红萝卜等有红色色素的食物,或是服用利福平等会使尿液变红的药物。做检查前一天也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形成一过性的蛋白尿。
做尿常规检查,最好取早晨的“第一泡尿”,也就是晨尿,这一泡尿已经在你的膀胱中存留了超过4-6个小时,能更为准确地反映你的泌尿系统是否健康。

四、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该如何做?
拿到体检报告后,若发现尿常规检查结果中有异常指标,比如说有“+”,先不用过于惊慌,可以到肾病专科来就诊。
通常需要复查尿常规,以排除之前检查结果不准确或有一过性假阳性的情况(剧烈运动、发烧、过于消瘦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生理性的蛋白尿,女性做尿常规检查时正在月经期,也可能出现假血尿)。
此外,还建议进行其它检查排除继发性肾病,可能引起肾脏指标异常的疾病有几十种,常见的为十余种,比如糖尿病、血管炎、红斑狼疮、痛风、过敏性紫癜,肝炎,肿瘤等,一旦找到线索,医生会追根溯源找到“病根”,然后进行治疗。
来源:人人聊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3 原来骨头汤、虾皮不补钙!真正补钙的是这5种食物,别再乱花钱了
-
萍 哪些水果“含糖高”,看完这个表格就知道,让你健康吃水果
-
人 别把癌症误认为是黑痣,对照一下,5种方法帮你分辨!
-
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
-
人 医生提醒:老年人经常补充这4种营养元素,或有益于身体健康
-
人 “性生活”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5种,生活中别太开放
-
人 肝病不宜喝什么饮品?如何缓解肝病?医生是这么说的
-
人 数据显示:南方人确实比北方人长寿!3大原因造就健康差异
-
人 儿童化妆品“歪风邪气”,是该管管了!
-
第 姑娘们超爱吃的这种零食,竟然会加速身体衰老|研究实锤
-
医 这种“网红”病毒又来袭,无疫苗可预防,宝宝呕吐、腹泻要警惕
-
爆 多次提醒:在这2种情况下,切记不能多喝水,对机体组织器官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