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回味·又近又远2

2023-03-27 03:0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沈阳民间美食地理5

回味·又近又远2

笠无谓 徐向南 述怀/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那时,为众人推崇的店家属实颇多,只是名字早已淹没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没有留下小店和经营者的名字。不过,倒是总结出了一番经验,那就是,这类店家做生意的宗旨无他,也没啥秘诀可言,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以味为尊,要的就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是回头客。

那时,买卖人的生意经讲究的是,“死店活人开,一个去百个来”。两条腿的广告最灵,一张嘴的褒奖最有效,店家靠的是薄利、实惠、菜品好、待客殷勤。店的规模都不算大,在街角、在路边,每家店都各有特色,每簇烟火都带着自己的味道,撩拨着跑来跑去的孩子直流口水,南来北往的过客深深地吸几口香气。

以有名的于家馆为例。大掌柜掌勺、二掌柜面案、“过卖”腿快嘴勤,待客懂人情世故,明白规矩,通晓市面上的行情。馅饼是烫面的,皮薄馅儿大,里面没有那些咀嚼不动的筋皮骨头渣,无论老少,都是一个对待,生意做得规矩。烙饼两面刷香油,讲究的是现吃现烙,火候正好,无论老人小孩,都能嚼得动。新鲜的食材,再佐以上好的烹饪手法,煎炒烹炸。一些菜流传到现在便成了传说:熘排叉、扒胸口、清汤炖牛肉。

毫不夸张地说,沈阳城当年像这样的馆子,不胜枚举,不是一家两家。于家馆之外还有张、王、李、赵等,诸多小馆子……老百姓的嘴,就是衡量美食的一杆秤。

而品鉴品尝,在当年,则被叫做解馋吃食,尝吃货。一直到今天,这座城市的餐饮业,还流传着当年老一辈人开店铺悟出来的真谛,开饭馆儿讲究的就是一句话:“舍得给主道吃,煞狠是坑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遍布沈阳城的大小吃食、名店小馆儿,和那些贪恋着这味道的“吃货”,追着那沈阳的味道一代代地延续,这味道才得以绵延生长,不绝于市井和人间锅气中。

烟火人间,最抚慰的是城阙民众之心。翻看查阅老年间的资料,不难发现,这几年讲究的锅气,恰是沈阳百年来延续下来的这些个小馆子里,始终升腾弥散开来的人间兴旺之气。

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沈阳的老百姓,始终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后世广为人知的老边饺子、马家烧麦 (卖)、海城馅饼等,也都是在这个氛围的熏陶下,或自本地相继诞生,或由外埠迁徙而来。鹿鸣春、明湖春、宝发园等字号买卖和历史一样悠久绵长,令人一眼看上去,那就有一种为之向往的感觉。而生长在这座城市的人,自然是有口福之人。

沈阳的福地文化和口福相得益彰,互相衬托着这座城市的荣光与辉煌。通过饮食,我们可以了解走近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通过食物与烹饪,我们可以翔实地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饮食生活的本真样貌。

明日看点:回味 · 又近又远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