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脑梗偏瘫后,家属为什么要为患者定时翻身?一文解答

2023-03-28 22:04 来源:明珠号 小肆说健康

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如果体位不变,皮肤与床接触部位会长时间受压而缺血,导致皮肤供血不足,出现破损而产生压疮。

患者长时间体位不变,呼吸道分泌的粘液不易咳出,坠积在肺内,还会容易导致肺炎。

此外,由于不同身体体位,可导致肢体伸肌(帮助肢体伸展)和屈肌(帮助肢体屈曲)的肌张力不一致,比如:仰卧位肢体伸肌张力增高;健侧卧位患侧屈肌肌张力增高;患侧卧位患侧伸肌肌张力增高。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肌和屈肌肌张力平衡,避免痉挛模式出现。

一般每60-120分钟协助翻身并拍背一次,直到患者可自主翻身为止。

定期翻身训练的目的:

翻身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压疮、肺部感染、以及预防患者肢体痉挛模式出现。脑卒中患者早期不会主动翻身,因此需要协助。

为患者翻身的具体方法:

第1步:患者仰卧,双手交叉相握于胸前上举或放于腹部,双膝屈曲,双足支撑子床面上。

第2步:操作者站在病床一侧,先将患者两下肢移向近侧床缘。

第3步:其次移臀部,再移患者肩部。

第4步:然后一手扶托肩部,一手扶托髋部,轻推患者向对侧呈侧卧位,使患者背向操作者。

第5步:整理床铺,使患者舒适并维持良肢位。

结语: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早期在床上进行正确体位的摆放(良肢位)、床上主动运动、床上体位转移活动非常重要,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早期恢复。然而,家庭照顾者往往缺乏知识和技术,不能配合医生进行延续的康复治疗,患者回病房或回家后常常不能继续训练,错失了早期康复的黄金时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