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炎症诱发年轻人高血压
本文转自:文汇报

■戴晓敏
高血压有着庞大的患病人群,并且,高血压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以及日益的年轻化趋势。2012-2015年,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调查数据显示,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然而相应的高血压知晓率仅51.6%、治疗率45.8%、控制率16.8%。高血压防治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不容乐观,不少人并不清楚自己年纪轻轻其实已经得了高血压。而当血压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予干预、控制,一旦有内外因相互作用,很容易引发危险,追悔莫及。
年轻人怎会患高血压?
过往常常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年轻人怎么会发生高血压?其实,从高血压的分类说起,就能理解了。高血压大致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而发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其发病重要的环境因素。加班熬夜、周末补觉、睡眠不足、作息紊乱太“随性”;爱吃外卖、外出就餐、烟酒相伴、重油重盐高糖高脂太“美味”;伏案久坐、出门代步,运动“太累”、消耗“太少”;压力过大、情绪不稳、紧张焦虑、易喜易怒太“波动”……这是当下部分年轻人的日常,而与这样的生活方式相伴而来的,不仅仅是高血压,还伴随着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杀手。
继发性高血压,就是存在某些慢性疾病或药物因素等而继发发生高血压。因此,这类高血压更具有隐匿性与危害性,更需要年轻人群知晓与警惕。常见的继发疾病包括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肾脏实质性疾病等。其中,在4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中,占据首位的继发疾病是大动脉炎(简称TA)。
大动脉炎是什么疾病?
大动脉炎,恐怕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受累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好发于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及地区的年轻女性。基于亚洲人群数据预测,其年发病率为1.0-3.4例/百万,患病率为7.0-78.1例/百万,男女比例为1:4-9,32%-77%起病年龄小于40岁。
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肺动脉等亦常受累,慢性的血管壁全层炎症可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扩张等结构改变,从而影响血供脏器发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在中国大动脉炎患者中,血管分型中以V型(30.4%-67.0%,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胸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及I型(7.0%-52.2%,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最常见。其中,锁骨下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等好发部位发生狭窄病变时,都很容易导致高血压表型。
因此,高血压、双侧血压不对称、脉搏减弱或消失等为大动脉炎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体征。
大动脉炎发生肾动脉受累者,又称“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简称TARA),是大动脉炎患者继发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大动脉炎患者中,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约占38%-76.2%,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率约65.6%-83.6%。高血压是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患者的早期表现,若未能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任其进展则可能引起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恶性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甚至心、脑、眼等重要靶器官不可逆损害等。
青年人如何识别这种炎症?
年轻高血压患者,要识别是否为大动脉炎引发,可从四方面着手。
1.警惕隐匿症状或不适
发热、全身不适、疲劳、盗汗、体重下降、纳差、肌痛、关节炎、结节红斑等全身症状;
肢体跛行(可累及上肢和/或下肢)、头晕、头痛、颈痛、黑矇、晕厥、偏瘫、失语、失明、胸闷、胸痛、腹痛等局部缺血症状。
2.自测血压与自查血管
自测血压:使用电子血压计,反复、多次、比较地测量四肢血压,若发现双侧血压不对称,或者双侧收缩压差值≥20mmHg时,尽快至风湿免疫科就诊。
自查血管:自行触摸双侧浅表动脉,包括桡动脉(“脉搏”处)、颈动脉(颈部血管搏动处)、肱动脉(肘部血管搏动处)、足背动脉(足背血管搏动处)等,若发现脉搏减弱、不能触及(无脉)等,尽快至风湿免疫科就医。
3.风湿免疫科排查
医生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予以排查大动脉炎等血管炎性疾病可能。对于临床确诊大动脉炎患者,进一步通过肾动脉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排查与评估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可能。
4.多学科诊治
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患者,风湿免疫科予以抗炎、降压等基础药物治疗,并同步开展多学科团队(MDT)讨论与协作。
总的治疗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上积极保护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与预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上 抗癌药物严重短缺,美国“低头”:允许进口齐鲁制药一款化疗注射液
-
小 补钙的最佳方式不只是牛奶,还有这3种便宜又高效的做法
-
财 3.2亿元反垄断罚单,能解多少“短缺药”的燃眉之急?
-
小 山东人的身高全国最高?除了遗传基因,也与3点饮食习惯相关
-
每 进口“减肥针”要来了?国内申报获受理,马斯克曾带货:一个月减重18斤…
-
小 吃红枣等于吃“毒药”,红枣到底能不能吃?吃法很重要
-
财 基层医院也开始采购高端医疗设备了
-
小 红薯可消灭98.7%的癌细胞,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文了解下
-
财 发烧、流鼻涕、喉咙痛,但不是新冠!又一种呼吸道病毒在美国肆虐
-
关 自制清汤锅底这样选择
-
澎 女性体内塑化剂含量是男性的近6倍,背后有何原因?
-
小 女性喝咖啡,究竟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