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还发胖的5个原因,来了解下
说起肥胖,基本的道理是摄入的能量超过自身所需能量,多余的部分就以脂肪形式来储存额外的热量,这样就形成超重或肥胖。直观的解释是,吃多了。多数的肥胖的确是由食物导致,特别是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坐着吃,吃完不运动,消耗少,自然就发胖。传统的说法是额外增加3500卡路里可能增重1磅,也就是450克。但研究发现,实际增重1磅所需要的能量,要高出不少,而且,有着明显个体差异。只喝凉水,胖不了,还可能饿晕。但是,吃同样份量和类别的食物,的确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增重效应。带来差异的主要有5个因素,咱们现在来逐一解释。

没吃多也发胖,第1个原因是久坐。坐着不动,不仅是能量消耗少。2016年的相关研究指出,规律的体力活动对保持胰岛素敏感性至关重要,久坐,会使胰岛素水平产生波动,导致体重增加。记住喽,不是没有消耗掉那几餐积累的额外能量,而是会对代谢效率带来影响。第2个原因是睡眠不足,导致胃促生长素分泌,这货能刺激食欲;同时,会使瘦素分泌减少。这2项效应加起来就是犯困后就想猛吃,两个床伴周末游戏到凌晨才睡,第2天,通常是先在床上决定谁去弄吃的,然后才穿衣的,您也是这样吗?

吃得不多还会发胖的第3个因素是内分泌干扰物,特别是果糖。有研究发现,给小鼠喂10%的果糖溶液,14天后,小鼠就出现新陈代谢变化,还会增加氧化应激及炎症,导致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富含高果糖浆的食物主要是苏打水、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糖果、冰淇淋、调味汁、酸奶、果汁、罐头食品、早餐谷物食品等。当然,咱们不能为了防胖,过N戒生活,但起码,您要留意食品标签,知道自己吃下去了多少添加剂,时时给自己警示吧。

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发胖的第4个因素是药物,这其中的代表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惊厥药、情绪稳定剂等,此外,常用的个别降糖药、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都有明显的增肥作用。这个问题,相对难以避免,毕竟治病比控肥重要。如果不明原因发胖,同时在吃药,就仔细看看说明书或向大夫咨询吧。

吃得少还发胖的第5个原因,是基因。有研究发现,父母都是肥胖者,子女肥胖概率为70%到80%;父母中有1人是肥胖者,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时,子女肥胖的概率约为40%。当前的主流观点是,肥胖是多基因遗传,起关键作用的是Ob基因及Ob受体基因,其表达产物是瘦素和瘦素受体。青少年肥胖者,可能是由血清中的瘦素水平较低或受体缺陷所致。这个天生的因素,目前还没有好办法对付。

看到这儿,有些胖子可能会说,算了,减什么减,天生的,也不能为肥胖去找父母理论吧,都生成这样了,将就吧。这么想,就错啦。有研究指出,超重的时间越长,减肥就越困难。在动物试验中发现,这是由sLR11蛋白造成的。当机体内的脂肪越多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多的sLR11蛋白,这种蛋白有阻碍人体燃烧脂肪的作用。因此,从科学角度看,刚肥就要减,否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毅力和加倍的努力。肥,不可怕,肥了还不知道怎么肥的,那就有点悲催,因为,找准原因,才能使减肥事半功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海 健身教练每天逼90岁母亲做运动:早晚走3公里 还要踢拳做操
-
人 心脏很精贵,但检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
范 食品里的添加剂品种越多,越不安全?
-
人 预防脂肪肝,这种运动最有效
-
会 超模何穗穿紧身短裙秀身材,背后镂空一大片,肩膀上蚊子包太抢镜
-
人 为什么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上 高温“不化”的雪糕 里面究竟有什么?增稠剂是种什么东西?
-
人 两岸夫妻执着“原味”小吃:冀两岸民众产生更多的美食交流
-
澎 儿童急性肝炎之谜腺病毒是元凶、触发者还是“无辜”?争议何在
-
雪 身上有这6个“特质”会促进肿瘤复发,赶快丢掉!
-
羊 男孩打篮球后接连八个月头晕乏力,竟因颅内长了“一团烟雾”?
-
人 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杞县送“技”送“资”到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