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最是一年好“丰”景——公主岭市秋收一线见闻

2022-10-26 16:34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靠新农机现代化。”合作社社长张彬掷地有声,这么大的面积,像以前那样靠人工耕种、靠经验管理肯定不行。今年一共是7台收割机在收,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3垧地左右。收割机行进之后将稻谷收获完成,会将稻梗还田,再经过深翻之后,来年春耕的时候,就成了非常好的有机肥,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高标准的机械化。

南崴子街道是公主岭市水稻主产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坐落于此,在水稻开发上多措并举:水稻研究所每年都推出十几个抗病、抗倒伏和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围绕绿色种植,开发稻田养蟹、稻田养鱼及可视农业等项目,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收。

在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田中,水稻收割机正将颗粒饱满的稻穗卷入仓内。今年,合作社共种植1100亩水稻,两台半喂入式收割机每天每台的工作量约2.5公顷,还有两台全喂入式收割机同时作业,预计10到13天便可完成今年的收割作业。近年来,合作社在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学专家王秋举和学生们的支持下,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和螃蟹的双丰收。

社长赵春雨介绍,这种稻田综合种养的模式,既种稻又养蟹,达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效果,比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效益提高了60%以上。同时通过加工包装,使颗粒更饱满、营养含量更高的蟹田大米畅销省内外,收获了更加丰硕的“果实”。

土地有活力

透过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是公主岭稳粮守耕地、让“粮仓”更充盈的实际行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公主岭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高点站位定位、统筹谋篇布局,严守耕地红线,稳面积提单产,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