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巨变 梦想开花
本文转自:西双版纳报

曼毕村民小组新貌。 张晰/摄
□ 苏云华
高高的大山啊,一座连着一座,那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那里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竹楼林立,茶叶可以治病、芭蕉花可以当菜、河里小鱼到处游,森林给予我们丰富的食材……年近80岁的岩香甩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心情不一样,想的东西也不一样。以前哼这首歌,是为了给困苦的生活找一点希望;现在是真觉得我们山里生态好,空气新鲜,野菜丰富,好多人还专门来玩。”
我坐在岩香甩家小卖部前,听他讲曼毕村民小组的故事。小卖部不大,但靠墙两边的货架上,有饮料、调料、饼干等小吃,商品琳琅满目。“现在的孩子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愁吃,连村里小卖部都有很多东西卖,我前半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家人和自己吃饱。”岩香甩说。他脸庞黝黑,身躯瘦弱,曾担任勐海县勐混镇曼赛村曼毕村民小组干部20多年,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比起同辈人,他能讲的汉语已经足够多。他也懂傣文,担任村干部时,更多的是用从贝叶经里学来的知识和傣族的谚语来教育引导村民。
村里通了公路
“天还没亮就得起床赶路,点上火把照明,不然赶不上集市,买不到东西,也卖不出我们的黄瓜、辣椒、酸笋、烟叶。哪里像现在这样,什么时候去集市都能买到东西。”岩香甩回忆说。
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曼赛乡里唯一的山区寨子,曼毕还没有通公路。村民外出走的都是森林里的山路,而坝区的群众已经开始骑自行车。党委政府、曼赛乡在征求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后,决定开挖从山脚曼养贯村民小组到曼毕村民小组的公路。乡里用机械车从曼养贯这边挖进去,曼毕村民从村子那边挖出来。
“我们寨子人少,又大都是妇女劳力,力量单薄,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南莫上寨、下寨的村民力量集中起来,人多好办事。”当时,很多格朗和乡南莫上寨、下寨勤劳的哈尼族人家都在曼养贯附近开挖水田,他们要去田里干活,必须经过曼毕寨子。岩香甩在心里盘算了一番,跑到南莫上寨、下寨,找到村干部和相处关系较好的人家,兴致勃勃地向他们说明修建曼毕至曼养贯寨子公路的计划,说服两个村子的村干部同意,修路期间每天也派出义务劳力,和曼毕村民一起挖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