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人越多对健康买单越多
特点:肚子大、腰部圆跟“四高”饮食有关
“中国式肥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肚子大’,也就是腹部肥胖。”陈伟主任说,东亚人群中腹型肥胖的人比较多,脂肪多在腹部堆积,在发展到如“半吨”的这类巨胖之前,亚洲胖友的生命健康面临的威胁,要比欧美人群要多。这种内脏脂肪的聚积可引起机体代谢的变化,对健康的危害系数要高于全身型肥胖。
2017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男性肥胖及超重的发生率均超过女性2~4倍,35~45岁的男性中,有60%内脏脂肪超标。
“究其原因,中国式肥胖的相关因素涉及遗传、认知、膳食、运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尤其和高油、高盐、高糖的‘三高’饮食习惯和‘高GI’(GI是升糖指数,是指摄入食物后身体中血糖变化的程度,高GI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大)的膳食模式有关,成了‘四高’。”陈伟主任表示,现在我们都在大力倡导“三减三健”,就是要把导致肥胖的油、盐、糖降低下去。
至于膳食结构的影响,陈伟主任认为,这跟国人近些年动物类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精制主食的摄入量高有关。
1982~2012年,中国的营养调查数据显示,30年间,我国精制谷物摄入量减少25.5%,超过80%的人精制谷物摄入量超过最高推荐量,全谷物的摄入量减少了83.9%,达到最低推荐值的人群比例显著降低,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而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说精制主食?”陈伟主任表示,精制糖和低纤维的白米白面都属于高GI食物。通常把GI小于55%的食物称为低GI食物,55~70%之间的称为中GI食物,高于70%的称为高GI食物。像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饭、白馒头等,GI值通常在80~90%之间,但同样的食物,芋头、全麦面条等粗粮则GI就低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