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2021-05-18 18:53 来源: 新东方优能中学

鸡架的灵魂不在于它有多少肉,在于嗦勒。

平平无奇的小鸡架到底是怎么成为“沈阳之光”的?

这就要从古时候说起了。

01

一副鸡骨架的蜕变史

古人云:“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可见古人对鸡架又爱又恨。

古时候的朱门之家大多对鸡架不屑一顾,鸡架作为美食被送上平民百姓的餐桌,是在清初时期。

相传当时社会动荡,孤儿流民逃窜至京城盛京,即当时的沈阳。

一位贵族家的厨子见孤儿们食不果腹,心生垂怜,便把主人家不要的鸡骨架熬成汤送给他们吃。

某日,他因操作不当将鸡骨架煮坏了,便心生一计,以烟熏鸡架,不成想别有一番风味。为了纪念这位厨子,时人将烟熏鸡架命名为盛京老爹鸡架。

后来,“贪吃”的古人又开发了炸鸡架、烤鸡架、辣炒鸡架、凉拌鸡架等吃法……鸡架自此在沈阳流行起来。

从鸡骨架的蜕变史里,我们可以发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