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阳气不足,则手脚不温,睡不香!有这2类症状,别忽视

2021-06-17 23:11 来源: 龙南中医院

《景岳全书·中兴论》曰:“气为阳,阳主神也。”气以生神,气胜则神安,气衰则神败。阳入于阴则寐,阳气衰不得入阴则不得卧。睡眠以阴阳为本,以五脏为基础,阳虚责之于五脏,主要与心、脾、肾相关。

《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中提到“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愒愒然而动,少寐”,指出心阳亡于外,心神不得潜藏,阳浮于外而致失眠。

脾胃位于中焦,升降之枢,阴阳相交之通道,中阳虚衰亦影响睡眠。《脾胃论》曰:“……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认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致使心火旺,心神被扰,心失所主而失眠。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胃虚冷和脾虚冷均可导致失眠。中阳不足,中焦不能斡旋,阴阳相交的道路不畅,阴阳不交致使失眠。此外,脾胃主运化,脾胃虚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久聚成有形实邪,阻碍阴阳相交而不得眠。

心为阳中之阳脏,心阳虚衰,失却对神气的温养,导致心神浮散不安而发生失眠;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升清降浊功能失调,中焦不得斡旋,阴阳不相交而发为失眠;肾藏真水,肾阳虚衰,浮阳上扰心阳,阳不入于阴而发生失眠。故阳虚失眠的主要根源在于阴阳,以五脏为基础,与心、脾、肾三脏相关,尤与此三脏之阳气密切相关。

导致阳虚的原因

临床上阳虚失眠较常见,尤其是老年人、熬夜、高压力人群。失眠的证型复杂,准确辨证是治疗失眠的前提,阳虚失眠辨证主要依据失眠特点及伴随症状。

老年人是阳虚失眠的主要群体,年老阳气渐衰,神失所养,卫气失于温煦,阳不入于阴,阴阳不交,导致失眠。《千金翼方》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言人年老至半百日渐衰落,日久则阳气亏虚。

除了生理的日渐衰老,阳气渐弱以外,现代有很多人未老,阳气先损的现象,最终导致阳虚。原因如下: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气不足,阴阳化生不足;常饮冷食、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日久损伤阳气;烦劳、熬夜、纵欲等损伤肾中精气,久则伤阳;久病、重病耗伤正气,久则及阳;某些药物的应用如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及寒凉类中药皆可导致阳虚。

失眠是以阴阳失衡、营卫不调为总病机的一类病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起居无节,熬夜饮冷、不喜户外运动、房事劳倦,日久伤及阳气,或致不寐。故在治疗时除了考虑老年患者“年高阳衰”,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年轻患者因为阳气不足,阳不入阴而产生失眠的可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