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心慌气促乏力?中山一院名医团支招,让心跳重新踩准节拍

2021-06-25 10:09 来源: 健康有约

房颤不仅伤心,也危害脑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1000万的房颤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心房扩大、纤维化容易导致房颤,随着年龄增大,越高龄的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越高。一般来说,心脏结构病变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是房颤高危风险人群。”何建桂主任医师表示,体重超标者、经常酗酒、“夜猫子”、焦虑症患者等也容易“失去心跳的正确节拍”。此外,还有少部分房颤患者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房颤”。

“心脏乱跳”不仅伤“心”,也危害大脑。

房颤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在这种不规则且快速的收缩下,心房内的血液容易在心房内产生涡流,特别是在左心房内的盲端结构“左心耳”处,血流容易淤积,形成血栓,血栓栓子脱落后入脑,可引发脑卒中。

“和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何建桂主任医师说,房颤治疗的最重要原则是预防中风,降低患者致残、致死风险。医生要对房颤患者进行栓塞风险评估,来决定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

“一般来说,房颤患者的心跳要控制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70-110次。”何建桂主任医师指出,房颤的规范治疗方式除抗凝防卒中措施外,还包括控制心室率和控制心脏节律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控制过快心室率,但采用药物控制心脏节律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目前来说,无论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症状性房颤,都推荐到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导管消融治疗,让心跳重新踩上“正确节拍”。

射频消融治疗走向精准化

两类房颤患者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在房颤的微创治疗方法中,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房颤的射频消融适应症已从最初的阵发性房颤扩展到了持续性房颤,甚至长程持续性房颤。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