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服用5种药物防治脑萎缩,建议知晓
2022-10-02 22:56 来源: 小肆说健康
随着年龄的变化,大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性的萎缩和功能退化,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发生脑萎缩的比例高达70%,目前造成生理性脑萎缩的原因尚不明确,供血不足、细胞代谢减退、神经细胞自我凋亡等都可能是原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生理性脑萎缩往往多为轻度脑萎缩,临床也仅仅表现为头晕、头疼、失眠等不适,不会出现明显的认知行为障碍和情绪变化,许多患者仅仅是在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后发现自己存在脑萎缩,针对这种生理性脑萎缩可以动态观察,改善生活习惯即可,往往不需要特殊干预。
病理性脑萎缩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样的,特别是在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容易出现,这是因为这些疾病会直接对中枢神经细胞造成器质性损伤,而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会导致大量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导致脑萎缩。
其次,慢性脑供血不足也是造成脑萎缩的危险因素,如颈动脉斑块、椎动脉狭窄等,长期的缺血、缺氧会对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凋亡,进而诱发脑萎缩。
最后,酒精和药物也是诱发脑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精神类药物,如安眠药、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大多会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胞体,长时间使用就会导致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这也是为什么酗酒的人群往往容易发生头疼、头晕、健忘等症状的原因。病理性脑萎缩发展较快,并且会出现严重的健忘、行为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针对这种病理性脑萎缩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将病情控制在早期,延缓病情发展。
二、注意脑萎缩的4种早期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