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3个颈动脉斑块的早期临床表现
40多岁的陈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而且因为有家族遗传的高血压病史,所以年纪不大却已经有近10年的高血压病史,平时也一直在吃着控制血压的药物,血压控制的一直还可以。

最近几个月,陈女士老是感觉很容易头痛、头晕,记忆力和注意力也明显下降,刚开始她以为是自己睡眠不足导致的,所以一直没管。1个月前她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结果被发现双侧颈动脉有斑块形成,并且狭窄程度达到了50%以上,但是她的血脂却并不高,医生判断陈女士最近的不适症状与颈动脉斑块造成的脑供血不足有关,于是建议她加用阿托伐他汀。

陈女士听到医生的建议后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自己的血脂不高,却会有粥样硬化斑块呢?医生解释道血脂仅仅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诱因之一,陈女士长年的高血压容易导致颈部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差,结构发生损伤,因此即使血脂不高却依然容易形成斑块,并且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极大,很容易造成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等严重后果,所以还是建议在降压药的基础上再加用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并且定期复查斑块变化,陈女士听从了医生的意见。
一、颈动脉斑块的发病机制和诱因
颈动脉是为头部和大脑输送血液的主要结构之一,其为大脑所供应的血液量约占有总量的60%,对于维持大脑的正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斑块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在中老年人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在颈动脉形成斑块样结构,进而引发颈动脉狭窄,导致大脑和头面部供血不足。

临床上很多人认为只有血脂高的人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实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粘滞度上升,进而导致脂质、胆固醇等沉积在血管内膜下所形成的一种病理性产物,血脂水平仅仅是诱因之一,其形成机制还与血管结构、血液粘滞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