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5点,建议知晓

2022-10-02 23:01 来源: 小肆说健康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的心慌、胸闷、乏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晕厥和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并且是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损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临床防治心房颤动的关键原则。

60多岁的郑师傅是一名退休的工人,他长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所以一直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症状控制得还可以。最近1周郑师傅开始频繁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而且即使口服了速效救心丸也没有明显改善,郑师傅害怕是心肌梗死,所以连忙来到医院检查。医生体检时发现郑师傅有心律不齐,但郑师傅自己说这个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平时也没什么不舒服,医生建议他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他24小时内有十多次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并且发作的时间恰好与郑师傅心慌、胸闷的时间重合,于是诊断其为冠心病伴心房颤动,并且调整了他的用药方案,停用了阿司匹林,加上了抗心律失常药和抗凝药,通过规范治疗后,郑师傅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控制。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达到1%,我国约有1300万患者,其老年患者居多。心房颤动是一种慢性的心律失常,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只表现为一过性的心慌、胸闷、乏力等,大多可以短时间缓解,但伴随着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延长,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出现心衰、晕厥、心悸等临床表现,并且可能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针对心房颤动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一、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心脏之所以可以存在自主性节律,其根本原因在存在于右心房中的窦房结具有大量自动节律性的起搏细胞,这些细胞可以自动产生节律性的电脉冲,并且沿着各级纤维束传导至心脏各处,支配全部的心肌进行节律性的收缩和扩张,保证了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但是在外界病因的诱导下,窦房结系统的自律性会受到明显影响,导致心脏的自主搏动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供血,其中心房颤动就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

临床认为诱发心房颤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腺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药物因素、感染因素、吸烟、酗酒等其他因素也都与心房颤动的发病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心脏的自主节律系统,导致心脏自律性增高,进而诱发心房颤动。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