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村里村外柿子树,秋果添美产业兴

2022-11-09 16:29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村里村外柿子树,秋果添美产业兴

耿庄村乡亲们“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庄越来越漂亮

村民为柿子削皮,准备晾晒。

耿庄村专做柿饼的镜面柿。“俺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三五棵柿子树,每到入秋时节,整条街都红彤彤的了!”巨野县龙堌镇耿庄村村民耿宗环站在自家门前,满脸自豪。

10月27日,记者来到耿庄村。“村里的柿子树不单是观赏的‘花瓶’,还是村民们增收的‘摇钱树’。”耿庄村党支部书记耿宗飞说,“这些柿子树是老支书和村里长辈一起栽的。”

耿庄村的柿子树与普通柿子树不同,是专门制作柿饼用的镜面柿。十几年前,时任耿庄村党支部书记耿广民在一个偶然机会了解到,菏泽的“曹州柿饼”品质好、知名度高,在市面上能卖到30多元一斤。经过多方打听、考察和筛选,村里决定引进镜面柿。2004年,村集体拿出2万元引进了第一批镜面柿,总共3000余株,先行试种。“起初,就种在村民的家门口。”耿广民说,定植树苗后三四年才能结果,不敢冒险,这才想到利用村民们宅基地四周、街道两旁的空地。

3年之后,柿子树开始挂果。村里规定:本着就近原则,村民们各自负责管好自家院子周围的柿子树,结出的柿子归各家所有。当时由于管理技术与柿饼制作技艺不规范,制成的柿饼质量参差不齐。所制的柿饼只能村民自家食用,并没有发展成产业。

变化发生在2016年。当时耿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蔡中峰,为促进全村柿饼加工产业化发展,引导并帮着耿庄村成立了耿柿耿饼专业合作社,注册柿饼商标“柿柿顺利”。有了品牌后,蔡中峰又多方筹集资金,为合作社购置了自动削皮机、烘干机等设备,使得柿饼制作技艺更加规范、专业。

近几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耿庄村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柿子树。除此之外,合作社还流转了60余亩土地种植柿子树。“林林总总,全村一共栽了1.2万棵柿子树。”耿宗飞说。

春去秋来,一棵棵柿子树苗渐渐长大,进入盛果期。每年秋天,是耿庄村最热闹的时候。家家都搬梯子采摘门前的柿子,再送到村南头的耿柿耿饼专业合作社卖掉。“今年我家这4棵柿子树一共结了700多斤柿子,卖了1000多块钱。”村民耿传虎说。

“这些年我们合作社的柿饼名气也渐渐起来了,大家都称作‘耿饼’。”耿柿耿饼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耿杰介绍,合作社每年平均生产1.2万斤柿饼,除了慕名而来的客户,合作社还通过电商平台出售。去年,合作社的效益达到了1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了3万元收入。

柿子结了一茬又一茬,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全村也形成了“春赏花、夏看绿、秋观果”的景观。如今的耿庄村,道路通达,村容整洁,成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农村大众报记者 陈 茹

通讯员 蒋晨曦 汪 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