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用胜:海上追“参”人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在连江发展“北参南养”,获央视点赞
刘用胜:海上追“参”人

刘用胜和他养殖的海参。
眼下,连江4000万只海参陆续上市。在筱埕镇“海参牧场”上,定海村渔民刘用胜这些天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57岁的他,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一直从事鲍鱼、海参等海产品养殖。走上他的渔排,黄、蓝、绿、橙相间的养殖网箱星罗棋布,数十名工人穿梭其间,一只只肥硕的海参从笼里取出装桶,经过冲洗、过秤、装箱后,搬运到早已等候多时的收购船上。
海参有“海中人参”之称,与鲍鱼同为闽菜佛跳墙的原料。“今年海参长势不错,体格都很‘胖’。”刘用胜兴奋地展示刚捕捞上来的海参。它们肉刺挺拔、体态丰盈,有的比手掌还大。
而在4个多月前,这些海参还躺在北方的海底。每年10月,来自大连的海参苗会进行一场千里迢迢的“南迁”,赶在寒冬前住进连江温暖的海水里。由于南方冬季水温高,海参不会出现冬眠的状况,因此会一直进食、一直生长,大大缩短养殖周期。
“这就是‘北参南养’模式,经过整个冬天的好吃好喝,这些海参的个头足足能翻两三倍。”刘用胜告诉记者,筱埕镇今年的海参产量预计达2000吨左右,按照目前每公斤120元的价格,预计产值2.4亿元。
但在过去,刘用胜却远离家乡,跑到“中国南方海参之乡”宁德霞浦进行“北参南养”,成本较高。
“都是一样的海,为什么不回老家进行‘北参南养’,让市民也吃上本土海参呢?”说干就干,2019年10月,刘用胜在定海湾海域布下1.5万个海参养殖笼。
不久后,他惊喜地发现,定海湾水质优良、风浪较小,很适合海参生长,出产的海参参刺均匀坚挺、肉壁紧实肥厚,入口爽滑、口感劲道,深受消费者喜爱。
受到刘用胜的鼓舞,在宁德的连江养殖户纷纷回归家乡,投资建造海参渔排,全县海参养殖规模得以不断扩大。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县海参养殖面积已达469公顷,总产量达6038吨。
4月16日,央视财经频道以《福建福州:海参丰收季 4000万只海参陆续开始打捞》为题,把镜头对准刘用胜,报道了连江海参养殖成果。
□相关助读
北参南养
福建海参历史较悠久。据明末清初文学家周亮工的《闽小记》记载:闽中海参,色独自,类撑以竹签,大如掌。
1958年,福建省从大连运输刺参进行了试养,但2003年前“北参南养”并未开展起来。2003年,霞浦县首次从山东引进稚参进行室内池暂养,并于次年海上试养成功。自此,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省开启了“北参南养”模式。
在福建,这个模式主要是利用福建海域环境适宜的海区设置浮筏和塑料网箱,从北方购买大规格刺参苗种,利用当年11月至次年4月低水温时期进行养成。(全文共1105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澎 胡子下皮肤里还“长”着会移动的胡子?这是罕见的“皮肤毛发移行疹”
-
生 冰箱里翻出20斤发霉食物!你家冰箱可能藏满了「霉菌」
-
北 频繁挖鼻孔或增加患病风险?关于鼻子,这些知识要知道
-
小 饮食健康谈:“过午不食”或对血糖、血脂更友好,学习下
-
人 乳腺癌药物一药难求,300元一盒炒到2500元
-
小 得了颈动脉斑块,会有哪些症状呢?一文了解清楚
-
财 减肥人“抢购”降糖药,真正的糖尿病患者缺药了
-
小 超级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康复训练知识
-
财 下一个全球“毒王”来袭?传播效率高出同系病毒逾1倍 全球29国沦陷
-
华 男婴静脉血管被泵入配方奶,5天后家长才知情,医院被指集体撒谎……
-
蓝 2023医药产业发展仍处震荡期,生物药崛起拐点已现
-
深 为啥蚊子总咬我?是爱上我的血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