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36小时“抢”来重新站立的希望
本文转自:文汇报
17岁少年从背部不适到双下肢瘫痪仅数小时,市一医院医生深夜手术
黄金36小时“抢”来重新站立的希望 ■本报记者 李晨琰
17岁少年小彭突发背部不适,不料数小时后,就迅速进展为双下肢瘫痪。
怎么办?马上手术!从入院到完成急诊减压手术,不足36小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脊柱专业组的医生们为这名少年抢出了脊髓损伤48小时内黄金救治窗口期。近日,当骨肿瘤科医生昝鹏飞查房时,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小彭的双脚可以动了!
获知这个好消息后,小彭的心情也马上“阴转晴”,脸上重现笑容。“本来以为我这辈子都要瘫痪在床了,谢谢医生,是你们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小彭难忘5月23日这一天。下午,他突感背部不适。病魔没有给他足够的反应时间,数小时后,病情迅速进展至双下肢瘫痪。这下可把一家人急坏了,“明明之前没有任何不适诱因,怎么一下子连路也走不了了?!”
就近医院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小彭从颈6-胸3段椎管内有长达8厘米的压迫性占位,医院初步考虑为肿瘤性病变。但是,能否将此当作最终诊断?下一步治疗又该如何进行?一时间,医生也没有定论。
关键时刻,小彭的姑姑提出建议:不妨去市一医院看看。
当天深夜,小彭便转入市一医院骨肿瘤科脊柱专业组就诊,那是昝鹏飞第一次见到小彭。“捶打孩子的双腿无任何反应,上肢肌力也在减退中。小孩子不肯说一句话,整个人垂头丧气的。”
确定是骨肿瘤?看着小彭最新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市一医院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脊柱专业组组长马小军和昝鹏飞开始“破案”。经仔细追问患者病史,反复讨论,脊柱专业组达成一致,致使小彭双下肢瘫痪的罪魁祸首,应当是颈胸段急性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脊髓造成的。
病因找到了,抢救脊髓功能迫在眉睫!为了给小彭争取更多的康复时间窗,脊柱专业组决定连夜为他进行急诊颈胸段后路椎管减压手术。
手术于5月24日晚10点正式开始,历时3个半小时顺利完成,从双下肢瘫痪到手术彻底减压,耗时不足36小时。
在手术室复苏2小时后,小彭回到病房。术后24小时、36小时,小彭的双下肢依旧没有能动的迹象,昝鹏飞密切关注着他的病情,心中也在默默为他加油。
术后48小时,转机出现了。当小彭再一次尝试摆动双腿时,双腿竟“听话”地动了一下!“你的肢体功能随着康复的进程会逐渐改善和提升,将来有希望能够重新站立行走。”听到昝鹏飞的鼓励,小彭乖巧地点了点头。
术后48小时即看到康复希望,昝鹏飞告诉记者,急性脊髓损伤导致肢体瘫痪,手术时机非常关键,完善术前准备后应尽早手术,彻底减压,才能寻到一线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