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为什么很多有钱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倒下?心理学浅析反社会人格

2021-07-15 16:01 来源: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症,名叫“反社会人格障碍”。所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叫做“无情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会性病态”(sociopathy)。

据统计,其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为4.3-9.4%。而这一心理病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类型。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其人具有高度攻击性,自身缺乏羞惭感,不能从既往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心理动机的驱使,伴随有社会适应不良等症状。

“反社会”一词是政治社会用语,用在心理病症上,足以从侧面反映出患有这类心理疾病的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据统计,这类人在监狱机构中所占的比率相当大(约占40%-78%),而且不少人都是累犯或惯犯。

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违纪违法行为,与一般性犯罪有明显区别。

① 一般性犯罪者有计划和有预谋地达成犯罪,反社会人格多不能;

② 一般性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支配,其犯罪动机往往较为模糊;

③ 一般性犯罪者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一部分反社会人格者往往因为无法自控,最终害人害己,并且对自己的危害较大;

④ 反社会人格者比较少因为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被判处极刑;

⑤ 一般性犯罪者人格虽有缺陷,但尚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但是反社会人格者则在心理活动与精神状况各方面都有严重隐患,反映在生活上即通常这些都有一些怪癖。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还发现,拥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常也拥有表演型人格,并且他们均具有情感浅、情绪不稳定、高度利己主义等特点。

在此,我们当然不是隐射社会中的有钱人、富有的人,就一定具备反社会人格障碍,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提请大家注意,当人们在某个方面具备特别的实力和能力时,尤其是金钱聚敛能力极强时,我们需要去了解的是,这个人在财富、生命、人格、尊严、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等方方面面心理因素上,有着何种不同于常人的组合序列或比重排序。

世界上的有钱人与富有的人身份不一,财富相关领域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对个人利益高度关注,并对利益实现具备高敏感度和行动力。

换言之,对财富有高额度渴求感的人群,对于撷取财富这件事情非常专一、专注。从心理学上来说,对一件事情高度专一专注的投入,往往会使这个人迸发出极大的潜能,且比一般人更容易进入到状态,比一般人更能发现财富密码和路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