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素问》中的“气反”是什么意思?

2021-08-05 00:02 来源: 徐小丽LittleLily

也有头痛如劈,特以前额为甚,舌苔黄,面红赤,脉洪大或弦数,我喜欢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因前额为阳明经脉所循部位,这是胃肠积热,热毒随经上攻,所以须泻其热,患者每因大便畅通,头痛随之消失。这个方法,中医习惯上称为“釜底抽薪”。

不久前,我曾治两例失眠患者,都自觉头晕,头前两侧疼痛,与小柴胡汤合蒿芩清胆汤加减,服药十余剂后,均感睡眠显著好转,头痛消失,头晕减轻。采用这两方的理论根据是,头前两侧乃胆经所循行部位,肝胆相表里。由于肝阳上亢,挟胆火上逆,故发生头晕失眠之证,因此采用了疏肝清胆的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加减。

可见同一头痛,因发病部位所属经络不同,故治法各异。但头痛分别用疏肝和胃、泻胃火和疏肝清胆方法,又都属上病下取范围。头眩、头晕多属肝阳、肝火病,而肝阳肝火上亢,又多因水不涵木所致,所以治疗眩晕,常采取滋肾平肝或柔肝清阳办法;也有头眩头晕是因痰浊、湿邪、水气上干所致。

由于痰浊的,其人多挟咳嗽痰多而粘腻,我喜欢用温胆汤之类,除其胸中浊痰,痰去则眩晕自愈。由于湿邪的,其人多兼见头胀,四肢酸楚,倦怠,舌苔白垢,我常以不换金正气散,加些渗淡利湿之品,湿邪一去,眩晕可安。

由于水气上逆的,多伴见心悸,小便不利,我最喜用真武汤以鼓舞肾阳而利水,水气一除,眩晕心悸每随之消失。

以上种种,又都是上病下取之法。

突然大吐血、一般止血药难以获效之时,我常用三黄泻心汤,然则加栀子、黄柏,每多奏功,但应用三黄泻心汤治大吐血,必须是内火炽盛,迫血上行之证,才能有效。方中大黄泻胃火,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然则加栀子泻三焦火,黄柏泻命门火。

鼻衄不止,或高热不退,用黄土捣盐敷于足底(涌泉穴),常见奇效。因黄土、食盐均有泻热凉血作用,敷于足底,能引热下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