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素问》中的“气反”是什么意思?

2021-08-05 00:02 来源: 徐小丽LittleLily

以上用三黄泻心汤治大吐血,黄土捣盐敷足底止衄退热,同样是基于“釜底抽薪”的道理。

至于七窍为病,通常联系七窍与脏腑的关系而治其所属脏腑,如目病治肝,鼻病治肺,耳病治肾……更是中医临床家所共同习用的,就不多例举了。

2 病在下,取之上

大便秘结,常采用枇杷叶、杏仁、桔梗之类,肃肺而通大肠;遗溺、便失禁或小便癃闭、淋浊,以及脱肛、子宫下垂等,由于气虚下陷者,都可用补中益气方法以升提中气;肺热叶焦的两足痿痹,往往泻上中二焦肺胃之火。这些下病上取方法,中医界同志都很熟悉,毋庸赘述。

笔者治疗大便秘结,伴见胃脘疼痛及胸中懊憹者,每用栀子豉汤而获效。

采用这个汤方的理论根据是,下焦受约于上焦,今下见便秘,中见胃脘痛,上见胸中懊憹,这是三焦气化失司,故升其上焦,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行,不用泻下药而大便可通。

忽然小便不通,我常用软纸搓成小纸钉,嘱病者闭起眼睛,出其不意,将纸钉刺入病者鼻孔,令其打喷嚏,常能奏效。

此法看起来很庸俗,其实细揣其理是有根据的。因小便不通,多缘膀胱气化不行,而膀胱气化受制于肺,肺气通于鼻,突然打喷嚏,肺气得开,膀胱气化因而畅通。

朱丹溪说:“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从泻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朱氏是用吐法,我是用取嚏法,方法虽有不同,而道理则一。

突然小便不通,阴茎肿胀呈螺旋形,发病急骤,常危及生命。我常教患者用地棉根一小团捣成丸,敷于印堂穴,约过两小时,小便每获通利。地棉根即芫花根,为逐水峻药。印堂穴,督脉循行于此,会足阳明经脉,旁纳手太阳、足太阳经气。地棉根敷于此,能借经脉通周身阳气而利小肠、膀胱。

新近治疗一个女病者,怀妊两个月,突患下肢痿痹。曾经注射过安乃近、维生素B12等,治疗一个月,症状日见增剧,卧床不起,不敢转动,动则掣痛不堪。我认为这可能是胎气中阻,气滞血郁。若运其胎气,疏其气血,痿痹或可获愈。遂以忍冬藤、秦艽、木瓜、萆薢通络行气,疏风利湿,川芎、绿心豆、女贞子养血安胎,加大腹皮、紫苏叶以运转胎气,连服十二剂,痹痛逐日递减,现能下床行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