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中的“气反”是什么意思?
“气反”一词,见于医籍记载的,首推《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是病气(即病理),反是相反,意思是内在的病理变化与外在的症状表现不一致。
《五常政大论》主要是论述五运有政令之常,也有其变,进而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普遍规律,也有其特殊情况。因此,在治法上就不可守成不变。
“气反”在这里提出,是说明疾病的发生有这样一种异常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气反”?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着眼。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各脏腑器官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而各脏腑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是借经络作为通路。如果某一脏腑器官或某一经络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经络。
另一方面,全身脏腑经络、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和它们之间的功能协调,还要依赖于气的生化作用(即气化)。气的分布是全身无处不到,气之所到都有气化作用。同时,气和血又是相互并行的,气行血亦行,血虚气亦虚。
这样,就产生了病变在甲的脏腑经络、器官组织,而症状却表现在乙的脏腑经络、器官组织上。如张景岳所说的:“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所谓本,即指病变的脏腑经络、器官组织,标即指症状表现或病理变化所能影响到的部位。
古人根据人体在病理变化上这一特点,发现这种气反病变,采取从疾病相反的部位去施治,往往能够取得较快的满意的疗效。
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又创立了“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这一治疗法则。
“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这个治则,在中医临床上是经常用到的。
兹仅就个人的实践体会,略举一二。
1 病在上,取之下
头巅疼痛,伴见呕吐冷沫清涎,我通常用吴茱萸汤而获效。这个汤方的适应证,《伤寒论》早就说得很清楚。中医界同志应用此方治愈此病,也并非罕见。本证因胃虚肝逆,浊阴上犯清阳,所以用泄肝和胃的吴茱萸汤能够获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学 打完疫苗还会感染Delta变种,疫苗到底还管用吗?
-
湖 男童“嗅觉失灵”两年余,植入“药物支架”除顽疾
-
腾 糖尿病新疗法来了!自动调节血糖水平,方便患者,血糖高的人一定要看!
-
晓 马应龙使用后续来了!还没入手的痔疮患者快逃!别被大牌表象迷惑
-
Z 鼻炎不治,咽痛难平,你喉咙不舒服可能是鼻子的问题
-
法 数数!你的“日行一万步”,无效步数有多少?
-
治 5种食物若放进微波炉,分分钟有危险发生,产生真切的伤害
-
鱼 中医疗法巧治耳鸣耳聋:"清耳通窍汤"
-
较 火锅店这几种荤菜千万别点,员工自己都不吃?不仅别点,遇到直接投诉
-
乡 夏天,韭菜黄瓜靠边站,用它包饺子真好吃,营养美味,天天吃不腻
-
初 夫妻之间多久同房一次才是正确的,有利于子宫健康的呢?
-
晓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得痔疮的人多吗?他们的痔疮在一周内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