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水稻良种是这样育成的(一线调研)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等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大脑”——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总书记说:“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南繁,大批农业工作者周而复始的迁徙之旅。每年9月到翌年5月,他们从各地来到海南,利用这里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开展作物种子繁育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南繁”之名由此而来。
眼下,正是南繁时节。让我们跟随一粒水稻种子,去观察从创制材料到育种、制种,它将会经历怎样的成长历程。
取样——海南三亚
10年辛苦才出一个好品种
有的刚刚播种还是秧苗,有的绿油油在抽穗,还有的已经金灿灿待收割了——走进中种集团三亚南繁基地,你可以一睹各个生长阶段的水稻。
“海南的优势是光温资源充足,我们在这里每一两个月就要播种一次。”中种集团水稻育种助理石义涛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农民会的,我们都会;农民不会的,我们也懂。”
一年的工夫,他像照顾小孩一样守着试验田,宽宽的脸庞晒成了古铜色。“每天勤浇水细观察,防螺防鸟防老鼠。就想让每株苗都发芽,茁壮成长。”石义涛说。
风大、雨大、太阳大,这是南繁人对当地气候的概括。
烈日下播种,有时,半天工夫要躲四五次雨。每逢下雨,石义涛都提心吊胆:苗小的时候,怕大雨一来,把营养土冲起来,把苗给冲走了;水稻长一点,赶上台风,田里积水60多厘米,就剩个穗头在水面,顶风冒雨一次次蹚水排涝,“危险不怕,啥都没有保住苗重要。”
试验田一角,铁皮围挡深深扎进土里,一小块稻田受到了特别照顾。“专门防鼠的,怕啃材料。”石义涛轻轻拉开铁皮小门,走过一段田埂,翠绿挺拔的秧苗映入眼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人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澎 阳过的人短期内会再感染XBB吗?
-
医 病毒感染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新冠带来新的证据?
-
每 老人缘何易跌跤 ⊙郭旭光 文/供图
-
上 “阳康”男子春节左脚肿痛,检查结果让人后怕!医生提醒:致死率极高
-
每 从马斯克的“减肥药”,聊聊新药研发的“九死一生”
-
新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每 【科普中国】儿童青少年寒假期间如何预防近视?这些问题要知道!
-
健 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符合病毒传播规律
-
每 大耳朵图图的“动耳神功”竟是一种返祖现象
-
健 新冠变异病毒能否人工合成?专家:技术上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困难
-
小 提醒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牢记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