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水稻良种是这样育成的(一线调研)
前期研发,难是难,但心还不太悬着,一旦进入大面积生产,心里的弦就绷得紧紧的,推广面积越大,越担忧。“如果农民粮食歉收,我们会寝食难安的,收获的时候,才会如释重负。”郑瑞丰说。
检测——湖北武汉
育种专家戴上“基因眼镜”
湖北武汉市,中种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基因分型实验室,从三亚基地送来的低镉样本,终于迎来关键的实验环节——提取DNA遗传物质,进行基因分析。
实验室负责人张小波轻敲按钮,震荡仪、离心机、PCR仪器相继运行。数据显示:差异位点的回复率是88.7%,全基因组水平的回复率达到97.5%。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这说明低镉基因确实稳定遗传到了R1607的后代里,升级版的R1607成熟之后可以开启新的试制种流程。”张小波解释。
“育种过程中,实验室与试验田紧密联动。”中种集团科技中心技术平台部副总监叶荣建说,低镉基因导入后的遗传表现靠经验难以观察,“镉元素是不是吸附到水稻籽粒里面了,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当初创制R1607的时候,分子生物育种技术刚开始,我们走的是传统杂交育种结合分子育种辅助选择的路子。现在分子标记做检测、基因组育种技术已经很普遍了,这就好比给育种专家戴上了一副能够透视基因功能的眼镜。”郑瑞丰说,未来的智能育种,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将更高效更精准。
当然,这副“眼镜”功能的强大,有赖于基础研究的突破。“低镉基因导入之所以两年多就有了结果,是因为对低镉基因功能序列已十分清楚。”叶荣建介绍,水稻预测约有5万个基因,目前克隆并清楚功能的约4000个,一个基因的功能认知可能要花费好多年,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实验室不仅承担检测分析任务,也在探索基因奥秘。”种子管理员聂东明推开厚重的安全门,保存着10多万份水稻材料的种质资源库呈现在眼前。在这里,4摄氏度的温度下,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可以安全储存5—10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人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澎 阳过的人短期内会再感染XBB吗?
-
医 病毒感染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新冠带来新的证据?
-
每 老人缘何易跌跤 ⊙郭旭光 文/供图
-
上 “阳康”男子春节左脚肿痛,检查结果让人后怕!医生提醒:致死率极高
-
每 从马斯克的“减肥药”,聊聊新药研发的“九死一生”
-
新 辉瑞新冠药为何没进医保?国家医保局讲了大实话
-
每 【科普中国】儿童青少年寒假期间如何预防近视?这些问题要知道!
-
健 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符合病毒传播规律
-
每 大耳朵图图的“动耳神功”竟是一种返祖现象
-
健 新冠变异病毒能否人工合成?专家:技术上有可行性,但有一定的困难
-
小 提醒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牢记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