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要多喝银耳汤,教你如何煮银耳,又粘又稠,省时省力又好喝
大家好,我是慧慧。常听人们说外行吃燕窝,内行吃银耳,银耳的营养非常的丰富,具有军中之冠的美称。在古代,银耳可是皇帝和达官贵人的养生佳品,但是现在银耳已经成为在平常不过的食材。可以用来煲汤,凉拌菜,清炒着吃。可是要说最受欢迎的当然属于煮的银耳羹,满满的胶质,每喝一口,都是甜蜜的味道。但是问题来了,很多朋友自己在家煮出来的营养羹就是寡淡无味,还不出胶,这是为什么呢?所以今天给大家总结出了几个关键点。让你在家煮出来的银耳羹,浓香软糯,汤汁顺滑又粘稠。
【银耳羹】
【基本用料】银耳,白糖,枸杞,大枣,面粉,冰糖
【制作技巧】
1.第一正确的泡发银耳首先准备一小块的银耳,倒入适量的凉水,银耳说到底,还是属于菌类,一般菌的食材都建于用凉水泡发。这跟泡发干香菇和木耳是同等的道理。热水泡发的银耳虽然会膨胀很大,泡发速度也快,但却使银耳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导致煮出来的银耳,不太容易出胶。

冷水虽然泡发的时间较长一些,但是口感更好,出胶更多。所以如果你煮的银耳不出胶,很可能是泡发时用错了水。同时我们在泡发的时候,可以加入适用的白糖,白糖可以促进银耳吸水,使银耳快速出胶。浸泡的时候,记得将银耳的根部朝上。这样才能保证银耳全部浸泡在水里面。银耳在煮之前一定充分泡发。这样里面的胶质才容易被熬煮出来,而且泡好的银耳煮起来时间也相对较短一些。所以浸泡时间一定在半个小时以上。
2.这个时间我们准备1把枸杞,在准备上几颗大枣,加入少许的清水,再放入一勺面粉。我们先把红枣和枸杞抓洗干净。抓洗一分钟的左右,再加入清水,把红枣和枸杞表面的面粉冲洗掉。尽量多清洗几遍,现在这个时候红枣,枸杞就非常的干净啦。控水捞出,然后把红枣剪成小段。红枣营养非常丰富,红枣中的铁元素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非常的友好。所以我们每次在熬汤的时候,都可以加入几颗进去。全部剪好之后,放在一边备用。

3.我们再来看一下,银耳已经完全泡发开了。非常的漂亮,接下来第二要注意的就是银耳的清洗。完整的银耳,都是呈现菊花状或鸡冠状,表面看起来非常的密集。这个时候,很多人就觉得,单纯的清洗肯定是清洗不干净的。所以就会将大块的银耳撕成小朵。
其实大家不知道银耳一旦撕碎以后,表面大量的细菌就会进入到银耳的内部,虽然表面清洗干净了,但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步满细菌。这样的银耳你觉得还有营养可言吗?
正确清洗银耳的方法,是将银耳整块放入容器里面。加上少许的食用盐和面粉。把银耳抓洗干净。食盐可以有效的杀菌,而面粉可以吸服表面的杂质,这样清洗银耳才更干净。一定要多清洗几遍,把面粉完全清洗掉。
这个时候在用剪刀把银耳的根蒂剪掉不要。银耳炖煮的时候尽量撕成小一点的块。块越小越容易出胶,吃着口感也更好一些。因为营养的胶质是从我们撕碎的叶片边缘流出来的,撕的越碎,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煮的时候也容易粘稠,先放在一边备用。
4.煮银耳选锅也很重要,煮银耳最好用砂锅。砂锅的特殊性,我们都知道,通气性好,有吸附性,导热均匀,散热慢,最适合用来煲汤。在相对平衡的温度环境下,更有利于水分子与银耳的相互渗透,这样煮出来的银耳羹,质地更加软糯。

很多人在煮银耳的时候总是不出胶,如果你上面提到的两点都没有出错。那肯定就是银耳与水的比例出了问题,一般我们煮银耳最好将银耳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5。一朵干银耳的重量假设是30克左右。那么浸泡后的重量大约是200克左右。所以只需要放1000毫升的水即可,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影响到汤的浓稠度。
现在我们开始来煮银耳,盖上盖子,开大火烧开,再转中小火炖上十分钟。用筷子迅速地打圈,搅拌1-2分钟。这样可以使银耳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快速出胶,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银耳变得越来越透明。汤也慢慢的变得粘稠,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继续搅拌均匀,把冰糖搅拌融化。盖上盖子用小火慢炖15分钟。
期间我们也是要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这样有助于营养快速出胶,汤汁也会变得更加的浓稠。出锅前十分钟再把枸杞和红枣加进来,因为枸杞和红枣都含有有机酸。放早了也会影响出胶率。还有一句老话说。想要甜先加点盐,最后我们可以少放一点食用盐,这样更能突出银耳羹的甜味。盖上盖子再煮十分钟。

这样一锅浓浓的胶质银耳根就熬好啦。每吃一口都是甜甜蜜蜜的,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可太友好啦。喜欢喝银耳羹的朋友,可以动手收藏尝试一下,喜欢我,记得点击关注我!
【小贴士】
1.泡发银耳的时候,要用凉水泡发,热水泡发的银耳虽然会膨胀很大,泡发速度也快,但却使银耳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导致煮出来的银耳,不太容易出胶。
2.银耳炖煮的时候尽量撕成小一点的块。块越小越容易出胶,吃着口感也更好一些。
3.煮银耳选锅也很重要,煮银耳最好用砂锅。砂锅的特殊性,我们都知道,通气性好,有吸附性,导热均匀,散热慢,最适合用来煲汤。
来源:食在小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人 肝病不宜喝什么饮品?如何缓解肝病?医生是这么说的
-
萍 哪些水果“含糖高”,看完这个表格就知道,让你健康吃水果
-
医 这种“网红”病毒又来袭,无疫苗可预防,宝宝呕吐、腹泻要警惕
-
人 “性生活”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5种,生活中别太开放
-
人 医生提醒:老年人经常补充这4种营养元素,或有益于身体健康
-
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
-
人 有不少人将喝牛奶这件事“妖魔化”,其实只要身体合适怎么喝都行
-
钟 7岁乳房发育、10岁来例假,儿童性早熟为何越来越常见了?
-
人 身体2处“发痒”,八成是肝病前兆,医生:做好2事,远离肝病!
-
第 姑娘们超爱吃的这种零食,竟然会加速身体衰老|研究实锤
-
人 别把癌症误认为是黑痣,对照一下,5种方法帮你分辨!
-
烽 48%新冠痊愈者面临新难题,日本第一个传来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