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平行病历是这样帮助患者的(大健康观察·聚焦叙事医学②)

2023-02-07 06:17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工作中的赵斌。

北京积水潭医院供图

每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必须面对一件事——写病历。

病历,是医生对每位患者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一系列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

今天,叙事医学为病历这一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平行病历”。

病历也应“信、达、雅”

北京协和医院有“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其中第一宝“病案”就是病历,病历既是病人患病过程真实场景的呈现,又是医生思维的具体显现,更是今后临床经验和科研的凭证。

不是每位医生都能写一手好病历。医生在初写病历时,往往会有三个烦恼:第一个烦恼是“恐惧”,就是见了患者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吞吞吐吐;第二个烦恼是“逻辑”,就是无法把问的内容和患者说的情况连贯起来,写出的病历不但别人看了一头雾水,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第三个烦恼是“平淡”,病历千篇一律,既没有重点,也没有特点,就算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都很难被人发现。

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病历也要信、达、雅。一份合格的病历,就是一位患者患病的史料,从中能看到患者在疾病中的点点滴滴,读出写病历医生的临床思维,也是为日后研究和回顾所需临床证据做出的万全准备。

当然,症状、检查、治疗等信息记录得准确、流畅,能符合“信”“达”的标准,是作为临床常见病历的最低标准。那么,“雅”如何实现呢?

把医生接纳到患者的共情圈

格式化病历有一定之规,顺序不能颠倒,就事论事不能引申,不要猜测,只要把病说清楚、讲明白,顺理成章地推出临床诊断,就算完成了使命。

写格式化病历时,医生是客观的,态度是冷静的,有确定的模板,不得随意突破。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无论在字数、顺序、用词,还是在症状的描述上都不能主观发挥,体现的是医生缜密的思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