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防治甲状腺结节需做好以下几点,建议告知家人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多,许多人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但是由于对于本病比较陌生,所以许多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就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是否会发展成恶性病变,其实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在无明显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只需要做好日常防范即可。

40多岁的陈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领导,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熬夜加班更是常事。在最近的一次公司组织的员工体检中,陈女士的甲状腺彩超显示她有甲状腺左叶囊性结节,TI-RADS:2级,这是以前体检时没有的,陈女士害怕自己得了甲状腺癌,于是连忙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又看了看陈女士的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于是对陈女士建议定期复查即可。陈女士有些害怕,进一步问医生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医生解释道临床上99%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特别是TI-RADS分级在3级以下的甲状腺结节不考虑是恶性肿瘤,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防治,还是有发展成恶性疾病的可能,于是给陈女士提了几项建议,并且嘱咐她每隔半年复查甲状腺彩超和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中老年女性好发,根据流行病学发现在40岁以上女性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高达13%,但是这个数据可能是偏低的,因为甲状腺结节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并且一般的体检并不能发现,需要经专业的甲状腺超声检查才能提高诊断效率,因此许多人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虽然甲状腺结节大多是良性病变,但如果不进行科学的防治,大约有5%左右可发展成为甲状腺癌,因此面对这种疾病我们不能害怕,也不要轻视,一定要用科学和客观的态度进行防治。
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制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在甲状腺内部形成的硬结或者肿块,是甲状腺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研究表明生活中引起甲状腺结节的诱因较多,如年龄、性别、碘摄入量、自身免疫等都有可能诱发甲状腺结节,而且早期的甲状腺结节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非常容易漏诊,许多人是在体检过程中第一次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的。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种诱因诱导甲状腺组织细胞发生病理性增生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临床上根据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和特点,将其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和恶性甲状腺结节等4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