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文君然播讲)痰堵经络,所以半身不遂!一张方,通经络,治中风

2021-10-17 16:12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读者朋友,你看到没?这个患者的情况,就属于痰湿阻滞经络。

原来,在中医看来,中风这个病分两种。一个叫做中脏腑,一个叫做中经络。怎么区分呢?方法之一,就是中脏腑比中经络严重得多。中脏腑,基本就不省人事了。中经络,多少还明白点。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严格说,就属于中经络。

从辨证来看,这个女子,身材肥胖,发病前时而眩晕,可见平素就是痰湿之体。发病以后呢,口角流涎、喉中痰鸣、胸闷苔腻,脉象弦滑。这显然就是有痰湿。对不对?痰湿阻滞肢体经络,使得气血不能运行,于是发生偏瘫、麻木。痰浊上扰清窍,所以神志不清、嗜睡。痰郁化热,于是患者舌苔发黄,便秘。

因此,这个女子的问题,就在于痰湿阻滞经络、上犯清阳,并有化热之象。在治疗的时候,就必须化痰清热,把经络里的痰湿之气除掉。经络不被痰湿所扰,气血流通如常,患者自然就好了。

好,明白这些,咱们就理解张觉人前辈验方的要义了——

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胆南星10克,枳实9克,天竺黄9克,竹茹10克,桑枝20克,木瓜9克,丝瓜络1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导痰汤的加味。导痰汤,又是从二陈汤演化而来。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是二陈汤。加上胆南星和枳实,就是导痰汤。其中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陈皮行气化湿。胆南星清化痰热,枳实破气消痰散结。这样一番配伍,痰浊之气就没了十之六七。

接着,用天竺黄和竹茹清化痰热、定惊安神。由于痰热之气阻于经络,所以必须通经活络,舒活经气。桑枝、丝瓜络可以通经络,木瓜则能舒筋。

如此一来,经络里的痰热之邪,就没了藏身之处。

当然,由于医案里的患者,大便不畅,所以当时加入了莱菔子通便。如果没有这个事儿,可以不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