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15年坚守 他让书香飘满乡村

2022-10-03 04:25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滨城时报

老党员义务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十余载

15年坚守 他让书香飘满乡村

李运昌正在整理图书

“让身边的村民都有书看、爱看书!用知识的力量打开一扇扇发家致富的窗口,带给人们幸福。”近日,在古林街道工农村的“农家书屋”里,义务图书管理员李运昌向记者如此介绍“农家书屋”对乡村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报名做志愿者▲

今年73岁的李运昌是工农村村委会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2007年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他主动报名成为工农村“农家书屋”的义务图书管理员,一干就是15年。“农家书屋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老李就是我们村精神家园的‘守护神’。”每每提起李运昌,村民们总是这样评价。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化阵地。2007年,工农村经过多方努力建立“农家书屋”,李运昌第一个报名做志愿者,担任起书屋的义务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李运昌告诉记者,他必须将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尽力为村民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几年来,工农村“农家书屋”面积由小变大、藏书由少变多,至今已经历4次搬迁,书屋的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米扩大至现在的70平方米,图书总量由原来的2000余册增至现在的10000余册。

▲见证“农家书屋”15年变迁▲

“农家书屋”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用好是目的。在李运昌的带动下,先后有多位志愿者参与到书屋义务管理工作中来。李运昌和大伙儿按照滨海新区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方法,将书屋的藏书按照政治、经济、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分为22个大类,并单独设置了“党建”专栏、“法律”专刊、“农业信息技术”专栏,对书屋内的《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7种报纸和《特别关注》《家庭医生》《医食参考》等8种期刊定期上新。与此同时,李运昌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讨论制定了一套图书管理制度,比如图书借阅制度、上下班制度、学习制度等,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使图书借阅管理越来越规范有序。

15年来,李运昌每天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村民图书借阅工作,按照图书分类整理图书,保证书屋的整洁,做好防虫、防潮、防灾等保护性工作。不仅如此,李运昌还经常积极参加工农村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为村里的文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李运昌与工农村一同见证了‘农家书屋’的成长与发展,如果没有他的用心付出,就没有今天的书屋!”村民刘大姐点赞道。因为在“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中作出的贡献,2014年,李运昌被天津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农家书屋示范管理员”。

▲成为村里的精神标杆▲

因为满怀对“农家书屋”的热爱,考虑到读者需求,节假日期间,李运昌也会到书屋整理图书。为增加“农家书屋”的藏书,他还将自己收藏的500余册书籍及文学期刊无偿捐献给工农村“农家书屋”,丰富了书屋的藏书,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处理想的文化乐园。

虽然是义务管理书屋,但李运昌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家里的事耽误书屋的工作。不少村民心中都有个疑问,为什么没有报酬他却干得这么出色?李运昌给出的答案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管理书屋是为了助力农村发展,即便没有报酬,我也干!”

李运昌认为,读书使人进步,农民渴望知识,那他就要做知识的传播者。多年来,他为实现这个愿望执着努力着。工农村的村民们都说,李运昌是村里的“乡贤”,老爷子和书屋已成为村里的精神标杆,他始终带着大伙儿做正能量的事。他在用自己的力量让书香飘满乡村,也飘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记者 李婷婷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