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肾世图卷】聊一聊IgA肾病的几个热点和展望

2021-07-28 15:32 来源: 健康界

动物模型

💊 尽管人类和啮齿动物之间的IgA 分子和免疫反应存在差异,但动物模型仍然是研究IgAN发病机制和随后开发有效治疗方法的有力工具

1

经典的IgAN模型

💊 1979年,Rifai等人首先报道了IgAN的动物模型,使用鼠抗二硝基酚(DNP)和DNP结合的牛血清白蛋白(DNP-BSA)构建注射模型。DNP/DNP-BSA IC可以在循环中合成,随后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域。持续的系膜IC沉积需要反复注射以维持血清IC水平

💊 黏膜免疫失调是IgAN的发病机制之一。在健康的Balb/c小鼠中,通过反复诱导粘膜抗原免疫,产生的循环IgA-IC可导致聚合IgA的在肾小球的沉积,并伴有肾小球损伤

💊 在这些动物模型中的实验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通过粘膜暴露于食物和微生物抗原,产生聚合的IgA 和相关IC,最终诱导肾小球中的IgAN样损伤

2

自发型IgAN模型

💊 1985年,人们发现用于药理和毒性研究的ddY小鼠有慢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并伴有肾小球的IgA沉积,但是发病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 将高IgA水平的ddY小鼠(HIGA小鼠)交配建立了自交系,仍然存在发病率的变异问题

💊 对300多只ddY小鼠进行了时程肾活检(👇图)

早发组:三分之一的小鼠在20周龄时,表现出肾小球IgA和补体C3阳性,同时有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蛋白尿

迟发组:另有三分之一的小鼠在40 周时表现出相同的肾病

静止组:最后 1/3 的小鼠在其一生中完全没有表现出肾病

💊 在对早发组和静止组之间的发病相关基因进行基因组关联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候选基因。针对此基因,单独与早发组小鼠杂交,成功建立了100%出现自发性IgAN的小鼠模型(dDY组小鼠:gddY)

💊 在gddY小鼠中,也观察到IgA分子的异常糖基

3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